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郎咸平这个人,在经济圈里挺出名的,他从台湾出生,长大后去美国读金融博士,后来在香港和内地教书、讲课,专攻公司治理和财务这些事儿。早些年他常在媒体上点评企业问题,言语直白,很多人听他的节目。现在他年纪大了,接近70岁,还在网上分享观点。2023年左右,他抛出个说法:如果大家都不生二胎三胎,继续保持低生育率,50年后中国人口就剩5.8亿了。

这话一出,网上炸锅了,有人觉得吓人,有人说现实就是这样。实际上,这个数字不是他随口编的,而是基于人口数据推算出来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前一年少208万人,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出生人口只有902万人,死亡1110万人,自然增长率-1.48‰。如果生育率不回升,人口缩水是必然的。

中国人口问题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育率就从6以上掉到2左右,2010年后更低到1.5附近,2022年1.05,2023年大概1.0,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倒数第二,只比韩国高点。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实施,本以为能拉出生率,结果只在当年多生了点,之后就一路下滑。2017年出生1723万人,2018年1523万,2019年1465万,到2023年902万,七年连降。三孩政策2021年放开,也没见明显反弹。

为什么?生育堆积效应没了,那些想生的早生了,现在年轻人面对的压力太大。联合国人口报告预测,到2100年,中国人口可能降到7.67亿,占全球比例从17%掉到6.1%。郎咸平的5.8亿预言,放在这个背景下,挺贴合的。他算的是50年后,也就是2070年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低位,人口腰斩。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生孩子?这事儿得从经济账算起。养个孩子成本高得离谱,根据一些报告,0到17岁平均花53.8万,从出生到大学毕业68万。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翻倍都不止。幼儿园一年上万,月支出2700元,请保姆超4000,培训班一年5000多。家长们吐槽,孩子教育占家庭支出的半壁江山。女性生孩子后,职场风险大,收入平均降34.3%,四成多的人收入腰斩。

求职时,已婚已育标签成绊脚石,企业怕请假多,不敢招。结婚率也低,2022年结婚683.3万对,比前一年少80万,2023年上半年392.8万对,只增5.3%。不婚不育成趋势,家庭规模小了,单身户越来越多。男女比例失调,男性多3097万,农村剩男和城市大龄剩女问题突出。城镇化率升到66.2%,但人户分离2.9亿,户籍改革慢,影响流动人口安家。

老龄化像海啸一样来势汹汹。2023年底,60岁以上2.9亿,占21.1%,65岁以上2.1亿,占15.4%。中国科学院团队预测,2031年65岁以上超20%,成超高龄社会,2050年29.5%。抚养比从2023年的22.5%升到2050年的48.8%,2086年峰值85%,意思是一个劳动力养一个老人。养老金压力大,现在5人养1人,将来1.5人养1人。

社科院报告说,2035年养老金收支不平衡,2050年缺口10万亿。退休年龄可能推迟,65岁成常态。劳动力规模缩水,2010年15-64岁10亿,2023年降到8.75亿,占比从74.5%掉到61.3%。到2050年,可能只剩6亿,2070年4亿。中国制造业就业2.3亿,占全球30%,短缺了谁来补?服务行业更惨,外卖、装修、护工岗位空缺,工资涨但人还是少。

人口降到5.8亿,会怎么影响经济和社会?劳动力贵了,制造业外迁,世界工厂地位摇晃。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国出口依赖内需,但内需弱因为孩子少。儿童占比和消费率正相关,出生少意味着消费低迷。房地产也遭殃,2000到2020年城市人口增4亿,带火楼市,现在人口减,需求掉,房价压力大。郎咸平说,北上广深房价可能跌到1000元一平,全国商品房够40亿人住,人均空6套房。这听起来夸张,但空置率高是事实。积极点看,人少资源分配均衡,医疗教育不挤了,土地闲置但环境好点。创新驱动取代人海战术,机器人替代部分岗位,但日本经验显示,服务业自动化难,全靠人互动。

政府在行动,2025年1月起,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免保育费。这是新中国头一次大范围发民生现金。地方上,湖北天门2024年二孩补28.71万,三孩35.59万,包括生育、育儿、购房支持。那年出生人口增17%,奶粉销量涨三成。携程老板梁建章建议,国家拿GDP 3%到5%补贴,一孩每月1000,二孩2000,三孩免个税,二孩减半。他说,中国啥都不缺,就缺孩子,每孩投10万不贵。其他措施,推动男性育儿假,弹性工作,社区托育进15分钟生活圈。这些能提升生育意愿,但关键是执行到位,补贴力度大点,降低教育住房负担。

专家们看法不一。易富贤说,2024年出生可能930万,因为龙年和疫情后反弹,但2025年大幅降。穆迪预测,GDP增长从6%降到2030年的3.5%,老龄化拖后腿。任泽平团队报告,生育率全球低,要全面鼓励生育,建支持体系。梁建章强调,5万亿补贴能让二孩家庭获100多万福利,覆盖养育成本。联合国说,低生育是发展标志,东亚儒家圈最严重,教育重视、城市密度高、非婚生子少。法国瑞典经验,补贴加育儿假有效,法国每月100-200欧元津贴到18岁。

人口问题慢但影响深,从红利期转负担期,未富先老是挑战。郎咸平预言提醒大家,别等危机来了再慌。结婚生子是个人选择,但社会层面,得平衡好。教育年限升到10.9年,大学人口15.5%,人才红利可挖,但阶层固化需注意。人口向城市群集聚,东北西北流出,城镇化率升但户籍滞后。少数民族人口增到1.17亿,占比8.5%,生育率高点。总的,人口规划2016-2030年目标,总人口14.5亿,但现实难达。未来靠政策和技术应对,机器人、健康提升帮劳动力,但核心是让年轻人敢生。

5.8亿不是末日,但得行动。历史看,中国人口占全球37%到22%,现在17%,未来6.1%。经济从高速转高质量,人口少点或许逼创新。但养老、医疗得早准备,别让年轻人扛不住。郎咸平的话,像警钟,敲醒大家想想长远。生育不是强迫,是支持好让大家愿意。国家在变,政策渐松,希望出生率稳住,别真到5.8亿那天才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育儿   年后   专家   经济   人口   生育率   劳动力   全球   孩子   政策   报告   联合国   出生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