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遭飓风重创,没钱抗灾真相:两百年前英国的赔偿给错人!

前言

18世纪的圣公会教堂被狂风削成平地,只剩钟楼孤零零戳在褐色洪水里。

90%的民房没了屋顶,铁皮顶在风里翻卷成废铁,被称为“国家粮仓”的圣伊丽莎白教区,庄稼连根被冲。

飓风梅丽莎横扫牙买加后,总理那句“灾区”背后,藏着更扎心的问题:这国家为啥连抗灾的钱都拿不出?

答案竟埋在两百年前的一张赔偿清单里。

飓风过境不是不设防,是没钱

咱先去黑河镇看看灾后景象:电线杆像火柴棍似的倒了一路,18世纪的老教堂只剩钟楼立着,当地人说“最结实的房子也扛不住”。

有人怪牙买加基础设施差,可实情是,这国家从90年代就忙着补基建短板,只是钱总不够用。

牙买加的经济早就被折腾得没了底气。

上世纪中期,蓝山咖啡虽被奉为顶级,却因质量波动丢了订单,直到日本投资才缓过来,如今90%还得卖给日本。

二战时英国挪走了本该支援殖民地的资金,牙买加还在舔1944年飓风的伤口,那场风毁了香蕉和椰子园,让农民没了活路。

更糟的是,加勒比地区的粮食系统本就脆弱,像多米尼加飓风后农业全毁,粮食进口涨了近一倍,牙买加的“国家粮仓”一毁,麻烦更大。

不是不想建抗灾房,是真没钱。

牙买加的铝土矿虽多,工业化开采晚了几十年,游客带来的收入,刚够填补日常开支,哪有余钱搞研发?

这场飓风只是戳破了假象:没有资金储备,再强的韧性也扛不住天灾。

旧账难平:170亿赔给奴隶主,奴隶一分没有?

牙买加的钱荒,根源在1833年的一纸法案。

当年英国废除奴隶制,却掏出2000万英镑(相当于现在170亿到300亿英镑)给了奴隶主,4.6万名奴隶主拿了赔偿。

其中前首相的父亲单靠2500名奴隶就赚了现在的8000万英镑。

而真正被压迫的奴隶,连一分钱补偿都没见着。

更讽刺的是,这笔钱是英国借的,直到2015年才还清。

这意味着啥?20世纪50年代“疾风世代”移民英国的牙买加人,一辈子都在帮英国还这笔“奴隶主欠款”。

那些年牙买加有多难?

二战时捐钱帮英国造战机,战后却因劳工限制失业率飙升,想搞农业复兴,偏逢飓风反复袭击,好不容易靠蓝山咖啡和旅游缓口气,又被气候灾害打回原形。

要是当年拿到该得的赔偿,何至于连抗灾建材都研发不起?

气候不公:小国没排碳,却先扛灾?

有人说“天灾面前人人平等”,可对牙买加这样的小国来说,压根没平等可言。

牙买加的碳排放连全球0.1%都不到,而发达国家占了60%以上,可遭受气候灾害的频率却比谁都高。

就像2017年飓风“玛利亚”过后,多米尼加的损失占了GDP的224%,直接被打回贫困线。

梅丽莎飓风不是偶然。全球变暖让加勒比海的飓风更强更频繁,牙买加这样的岛国首当其冲。

他们没享过工业化的红利,却要先付气候代价:农田冲毁了要重建,房子塌了要重修,可钱从哪儿来?

靠捐款?那点钱连填灾后窟窿都不够,更别说提前建抗灾设施。

牙买加人常说“咱小但咱有力”,这话没吹牛。

博尔特的跑道、鲍勃·马利的雷鬼乐、马龙·詹姆斯的小说,这个小国的文化影响力早传遍世界。

可再强的精神,也扛不住一次次灾后重建的掏空。

他们要的不是慈善,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公平——两百年前的赔偿,还有气候危机的责任分担。

结语

钟楼还立在黑河的洪水里,像个沉默的见证者。

它见过奴隶制时代的商船,见过“疾风世代”的背影,如今又见过飓风后的狼藉。

牙买加的困境,从来不是“小国弱不禁风”那么简单,而是两百年不公叠加气候危机的必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7

标签:历史   英国   飓风   真相   牙买加   年前   奴隶主   钟楼   气候   小国   蓝山   黑河   英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