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低迷,中国海关的油轮却排起长队。
路透社9月15日披露,8月,中国原油盈余飙到每天101万桶,几乎是7月的两倍,进口和本土产量双双强劲,炼厂根本消化不掉。
石油,正被中国一桶一桶堆进仓库。
西方人对此大惑不解,9月18日,彭博社专栏作家贾维尔·布拉斯发表文章写道:“当前困扰能源市场的一个大问题是,中国为何囤积如此多石油?”
中国今年以来已多买了超过1.5亿桶油,花了近100亿美元,西方人很不理解,明明用不完,却偏要买。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国目前每天平均进口1100万桶原油,创下近1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要知道仅在今年1月份,中国日进口原油量不过890万桶,这意味着日均增加了200万桶的进口量,累计增加进口原油2.5亿桶。
这些增加采购的原油,更多的是放到了中国石油的战略储备库中。
中国自2000年开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经过近20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在天津、舟山、独山子、鄯善、镇海、惠州、大连、黄岛、兰州等地建设了颇具规模的石油储备基地。
2004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第一批储备库的选址和建设,到2014年,中国统计局正式披露了一期工程的成果。
我国在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等地建成了总库容1640万立方米的储备库,里头囤了1243万吨原油,大概相当于9000多万桶。
当时这个数字在外媒看来不算大,因为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那时候普遍维持在七亿桶上下,但对中国来说,这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因为在那之前,中国高度依赖石油进口,如果遇到中东局势波动或者运输线受阻,国内石油供应就可能直接出问题。
所以从头开始补上这块短板,是必然要做的。
后来随着经济规模继续扩张,能源需求越来越猛,中国就不断加快战略储备的建设速度。
在2016年前后,媒体普遍报道中国已经进入二期扩建,目标差不多要达到2.45亿桶的规模。
在同一时期,还有外媒估计,仅在2016年一年里,中国就可能往储备里新增七八千万桶原油。
这类消息当时在全球油市是有震动的,因为各国投资者很清楚,中国一旦大规模买油囤货,需求端拉动很明显,国际油价就会更加敏感。
不少西方机构盯着这个动向,甚至会拿它作为油价预测的参考变量。
这种情况下,中国储备石油在他们眼里就成了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其实大家要换个思路理解,中国的这个存油逻辑跟西方完全不同。
西方主要产油国有自己的资源,不太需要长期耗费巨资在储备上。
而像美国那种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即便囤积大量石油,也更多是为了调节短期市场波动,或者在遇到战争、自然灾害时能腾出部分释放来稳定供应。
中国的出发点是根本性的能源安全。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但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天生底子薄,对外依存度极高,石油进口依存度常年超过70%。
这种情况下,靠所谓“市场化调节”根本没办法保证安全,一旦国际局势发生意外,比如航道被封锁、出口国减产,国内工业和民生就会受到直接冲击。
所以,不断增加储备能力,把战略石油储备建立起来,是防风险的必然选择。
西方人酸溜溜的心态,归根结底就是看别人有能力在能源安全上花大力气,他们心底里不舒服。
更何况,中国的储备规模是在快速爬升,美国、欧洲市场又担心中国大买石油会抢资源、推高价格,这里有竞争因素在里面。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很不稳定,从俄乌冲突到中东局势反复,导致油价容易出现剧烈波动。
各国都在想办法增加能源韧性,中国比谁都清楚局势的长期性。
国家层面早就提过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能源的饭碗才是根本,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以及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这就是中国必须走的路。
石油储备就是供给侧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和发展新能源、推进绿色转型根本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的。
中国为什么要囤油?其实答案很直接,就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增强战略安全感。
进入“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自给率依然能维持在80%左右,煤炭、风能、光伏、核电这些资源在发挥稳定作用,但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短板。
石油不仅关系到交通运输,还关系到炼化行业、制造业以及国家工业体系的正常运转。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看出为什么在新能源发展得再快的今天,石油储备依然是绕不过去的重点。
毕竟风电光伏可以支撑用电增长,但无法替代石油在工业原料、航空燃料等环节的战略地位。
所以储备本身就是兜底。
结合近期国际局势,中国加大囤油也更合理。
俄罗斯和西方的博弈让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剧烈洗牌,中东的地缘争端不断,欧佩克+的减产策略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中国在这种背景下多买一些石油,未雨绸缪,不是针对谁,而是自保手段。
外媒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总想把中国的做法塑造为“威胁”,说到底还是双标,他们自己囤就是安全,我们囤就是操纵,这是典型的西方媒体话术了。
长期来看,中国囤油不等于依赖石油,而是为转型保驾护航。
中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
据政府白皮书披露,2023年清洁能源在发电装机里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风电和光伏合计增长了十倍以上,核电和水电也在保持稳步提升。
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需求不会无限制增加,而是在逐步受控,怎么平衡这个过渡,就需要有储备能力来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说白了,石油储备是兜底保障,新能源是未来主力,新能源再多,工业、交通还得烧油,转型不能一口气断奶。
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稳妥的能源战略。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