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吉林网】
7月24日,由省安委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的省直主流媒体采访团,深入长春,开展2025年“白山松水安全行”工贸行业有限空间、粉尘涉爆企业安全主题采访活动。当日,采访团来到农安县,实地探访当地在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监管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在吉林省昭源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智能监测设备正实时运转,粉尘浓度、设备温度等数据通过传感器传输至应急管理部“工贸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这一系统正是农安县推动科技赋能安全监管的生动体现。
“我们已实现14户木粉尘涉爆企业接入国家级监测预警系统,关键区域装上‘千里眼’。”农安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郑伟介绍,系统通过线上巡查、实时监测、自动预警等功能,让监管人员与企业同步掌握安全动态,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当地采用“干部+专家”模式,对新增监管企业开展精准指导,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安全意识提升是筑牢防线的基础。农安县创新推出“分层培训+微课推送”模式,2024年以来先后组织饲料粉尘、木粉尘、静电喷涂等企业负责人参加专家授课与现场教学,帮助管理人员提升隐患排查能力。针对一线员工,通过微信群推送案例视频、操作规程等“微课”,并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从“人防”到“人防+技防+智防”的转变,是监管模式的深刻革新。除风险监测系统外,“移动执法终端”的应用让监管更透明高效,执法人员可实时调取企业历史隐患数据和整改记录,推动监管精准化。“现在企业主动报备隐患、申请专家指导的越来越多,‘要我安全’正在转向‘我要安全’。”郑伟说,这一转变正是监管工作的显著成效。
作为企业代表,吉林省昭源木业有限公司分管安全负责人吕双双深有感触:“落实主体责任,核心是‘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该企业从制度、人员、技术三方面发力,制定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接触风险,并接入省级监测系统实现智能防控。面对员工安全意识不足的挑战,企业通过严格考核、案例警示和流程优化,逐步扭转侥幸心理。
“全省始终坚持‘底数清、责任明、措施实’工作思路。”省应急管理厅工贸处处长聂乃峰表示,目前已对全省有限空间和粉尘涉爆企业建立“一企一档”,实施分级管控。在粉尘领域紧盯除尘系统与实时监测,在有限空间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流程,通过专项执法与全员培训压实主体责任。数据显示,两类企业隐患整改率持续高位,事故起数同比明显下降。
下一步,吉林将继续深化科技赋能,扩大监测系统覆盖范围,加大重点企业帮扶指导力度,让安全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为工贸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 王涛 文字/图片
初审: 赵鹏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