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11月20日,在无锡市康复医院(梁溪区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的训练室里,4岁的孤独症患儿小华(化名)正戴着浅绿色的“开星果”脑机接口头环,目光紧紧追随着屏幕上的卡通角色。当她的注意力集中时,脑电波触发交互指令,屏幕里的小鸡成功躲开狐狸的追赶。

而在几公里外的惠山街道社工站里,无锡市梁溪区溢点社工事务所社工兼项目负责人蔡晨伟,正踩着智能仿生腿,熟练地整理着园艺疗愈项目的材料,准备为残障朋友们上一堂多肉养护课。

这两个看似不相交的场景
却因同一项技术紧密相连
脑机接口
正让无锡特殊群体的生活
从“不能”走向“可能”
小华的康复之路曾充满阻碍。医院初级特教强珎薇回忆,传统康复训练中,小华最多只能坚持几分钟就会哭闹抗拒。今年11月,医院引入“开星果脑机接口社交沟通训练系统”后,她就为小华增加了这一康复内容。“这套系统能通过头环上的电极片,实时采集孩子的镜像神经μ波,再以动画、游戏的形式给出反馈。”

强珎薇边操作系统边解释,当小华专注观察社交互动视频时,屏幕上的画面会变得清晰,反之则变得模糊,“这种脑控训练,能慢慢激活她的社交脑功能。”
更贴心的是,系统还会生成“5平方米学习站”居家训练方案,指导家长在超市购物、亲子游戏等场景中巩固康复效果,形成“机构专业训练+家庭生活化落实”的闭环。

无锡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珂屹表示:“我们的训练系统已服务100多名孤独症儿童,经过三个月以上训练,孩子们的社交互动能力将逐步提升,这有助于他们融入正常生活。除了儿童康复领域,我们也为肢体残疾群体研发了仿生腿与仿生手,用智能技术助力他们重建肢体功能。”

对于蔡晨伟而言,脑机接口技术衍生的智能仿生腿,成为了他重新“奔跑”的契机。2010年,16岁的他因骨癌截肢,此后十几年里,传统机械假肢始终是他生活的“枷锁”——德国进口的假肢虽能让他脱离拐杖,但行走时关节容易锁死,这曾让他摔得十分狼狈。今年5月,作为无锡市科技助残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他装上了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腿。

“这款假肢内置了传感器和AI算法,能够提前识别我的步态意图。”蔡晨伟卷起裤腿展示,假肢膝关节处的碳纤维外壳下,藏着可实时调节的液压系统,“以前上下楼要单腿交替挪动,现在能像正常人一样左右脚交替;以前日均走2000步就坐骨疼痛,现在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一天走1.2万步都没问题。”

如今,他不仅是无锡脑机科学创新示范中心的体验官,还带着这款假肢参与无锡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斩获残疾人部男子肢体轮椅(F57)铅球第二名、标枪第三名。更令人振奋的是,11月24日,他将前往南京,接受全省自强模范表彰,用自身经历诠释科技助残的力量与生命的韧性。“以前觉得残疾是人生的终点,现在发现,科技能帮我们打开更多扇门。”蔡晨伟说。
从儿童康教到成人辅具,脑机接口技术正在无锡落地生根。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产业生态,通过“技术突破+临床转化+产业协同”,促进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推广应用,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无锡智慧。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