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短短不到48小时,中国便相继迎来了两大好消息,一个是中方于5月12日凌晨通报了中美会谈的结果,并直言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另一个好消息则是巴西总统卢拉开启了第五次访华之旅,那么,在中美会谈之际,巴西总统的访华之行,究竟向外界释放了何种信号呢?
此次中美会谈,又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效?
5月12日凌晨,在新闻发布会上,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的发言掷地有声:“本次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该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登上全球各大媒体头条,毕竟此次会谈是自特朗普政府加征145%关税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以来,中美首次突破僵局。
双方代表围绕关税争端、市场开放、供应链稳定等核心议题展开两天闭门磋商,最终达成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的共识。
这一机制将由中美双方高层直接牵头,定期就贸易摩擦、数字经济规则、技术转让等问题进行对话,被外界视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器”。
值得关注的是,会谈期间美方罕见释放“缓和局势”信号。
面对国内通胀高企、企业供应链断裂的压力,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会谈中罕见表态:“愿以务实态度解决分歧。”
面对美方的主动求和,中方则一如既往的坚持“打谈结合、平等互惠”原则,要求美方取消对华科技封锁和关税壁垒。
商务部发布的声明强调,此次会谈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数据显示,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6906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2.3%。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我们愿与美方共同做大合作蛋糕。”
有观点认为,中方的这番明确表态,无疑是间接回应了国际社会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不断强化的保护主义举措,连同其混乱的关税政策,不仅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危机,还为巴西重塑国际地位带来了机遇。
当美国深陷自我矛盾的政策泥沼并推行具有自我消解性质的措施时,中国自然成为巴西在现实考量中最为契合且利益最大化的合作伙伴。
不过巴西与中国这一休戚与共的合作伙伴深化关系,并非基于意识形态的选择,而是出于务实的战略必需。
作为巴西大豆、铁矿石、石油等核心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市场,中国不仅为巴西出口多元化提供了稳定支撑,更在技术转让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惯于通过国际金融机构施加附带条件的干预,而中国则在港口、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实质性投资。
这些合作对巴西推进再工业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并且截至2024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指标。
而通过与中国及其他金砖国家构建紧密伙伴关系后,巴西也正在逐步摆脱“华盛顿后院”的标签。
在此背景下,巴西总统卢拉的专机于北京时间5月10日晚上降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位79岁的巴总统开启了其任内第五次访华行程。
中国和巴西同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成员,巴方各界期待此次卢拉访华之行,能推动中拉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美谈判和巴总统访华这两起事件看似独立,实则存在深层联动。
中美日内瓦会谈虽未解决根本矛盾,但为“关税战”按下暂停键,巴总统访华则凸显全球南方国家寻求战略自主的决心。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近些年中国正在逐年加大对拉美的投资,其中更是有过半的投资都流向了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国。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对拉美直接投资不仅在逐年下降,且主要集中于传统采掘业,这种此消彼长的投资态势,促使巴西做出战略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中方正在书写新的世界贸易方程式,在这个方程里,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每个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变量。
未来,中美能否超越零和博弈、新兴经济体能否打破依附性发展,或将决定世界经济的走向。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5月12日关于“中方发布会:中美达成重要共识,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财联社2025年05月11日关于“巴西总统卢拉昨晚抵达北京”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央广网2025年05月12日关于“中方发布会: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的”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5月12日关于“巴西企业家:在中国看到了进步和热情”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