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亏掉 82 亿,两家国产 GPU 巨头同一天叩响科创板!但资本市场泼来冷水:想当‘中国英伟达’,先跨过这三道坎!”
6 月 30 日,摩尔线程与沐曦同时递交 IPO 申请,这场 “国产 GPU 第一股” 的争夺战,瞬间点燃科技圈。但翻开招股书,一组数字让人倒吸凉气:
这不是 “败家”,而是芯片赛道的残酷法则。想当年,英伟达也曾因 “显卡门” 一年亏掉 8700 万美元,却仍砸 8.9 亿美金搞研发。如今国产 GPU 的烧钱,不过是在重走巨头的必经之路 —— 毕竟,没有百亿投入,哪来芯片突围的底气?
两家公司的产品矩阵看似风光:
更扎心的是市场验证:摩尔线程三年来仅一家经销商连续采购,沐曦 2025 年一季度 39.95% 的收入来自单一经销商 —— 这些芯片究竟是卖给了客户,还是压在仓库里?当 “国产替代” 的故事遇上 “复购率” 的现实,才发现从 “可用” 到 “好用”,中间隔着无数个用户口碑的鸿沟。
BIS 新规落地后,国产 AI 加速卡只剩中芯国际一条路。但如今的代工厂早已 “僧多肉少”:
就像当年华为海思被卡脖子时,中芯国际 14nm 产能全给了麒麟芯片 —— 如今国产 GPU 的命运,不仅握在自己手里,更拴在代工厂的产线排期上。
当摩尔线程喊出 “MUSA 架构打破移植壁垒”,当沐曦押注 “全自研 IP 规避卡脖子”,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产 GPU 正在跑出加速度。但从 “中国英伟达” 到 “世界英伟达”,差的从来不是上市敲钟的热闹,而是从技术底层到市场生态的全维度突破。
评论区唠唠:你觉得国产 GPU 多久能追上英伟达?来聊聊你对芯片自主化的看法!
动动发财手点下关注,后续带你拆解更多硬核科技赛道的突围密码!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