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近期,国内几档荒野求生挑战赛频频冲上热搜,其中,包括一档在浙江瑞安举办的东方荒野海岛求生赛。有多名东方荒野的退赛选手反映,该赛事存在赛事无资质、安全员配备不足、主办方私下投喂选手以及有录音曝光内定下一期比赛获奖者等情况。
荒野求生类赛事,本应是人类挑战自然、探索极限的精神象征,如今却因规则失范、监管缺失,演变成一场令人忧心的闹剧。当选手烫伤四天却得不到及时救治,当承诺的13名安全员缩水至2人,当月饼、矿泉水成为“秘密补给”,所谓的“挑战极限”便已背离初衷,沦为对参与者安全与赛事公平的双重漠视。更值得警惕的是,那段曝光内定获奖者的录音——“下期20万奖金肯定是咱们自己人”——不仅击穿了公平竞争的底线,更将赛事组织者的投机心态暴露无遗。
这场乱象背后,是新兴户外赛事产业在野蛮生长期的典型缩影。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热度攀升,各类民间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不少组织者看重的并非体育精神的内核,而是流量与商业利益的诱惑。他们误以为将选手置于荒岛即“荒野”,设定奖金规则便是“赛事”,却忽略了安全保障、透明规则与有效监督才是竞技活动的根基。岛屿承包方与赛事主办方互相推诿的说辞,进一步印证了此类赛事在责任界定上的模糊与随意。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监管的滞后与缺位。村干部“没有权力阻止”的无奈,派出所接警后才介入的被动,反映出此类跨界赛事正游走于体育、文旅、商业等多部门的监管盲区。当一项活动既非纯粹体育竞赛,又非传统文娱项目时,谁审批、谁管理、谁监督,往往缺乏明确依据。这不仅为不规范运营提供了生存空间,更将参与者置于不可预知的风险之中。
荒野求生的真正魅力,在于人类在极限环境中所展现的坚韧、智慧与团结精神。而要让这类赛事健康发展,必须首先完成“规则的重建”。组织者应认识到,比征服自然更重要的,是树立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规则的坚守;监管层面则需加快填补制度空白,明确行业标准与监督主体,构建从准入审核到过程监控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这场风波警示我们:在自然的荒野中求生需要勇气与技能,而在市场的“荒野”中守住底线,则需要诚信、责任与制度的共同护航。任何缺乏规范、漠视安全的所谓挑战,终将失去公众的信任。唯有让规则先行,责任到位,荒野求生类赛事才能真正从混乱走向有序,从投机者的游戏转变为真正考验勇气与智慧的舞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志高)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