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清楚这些吗?一文说清!
1.62%糖友只靠药?动对了血糖稳,70岁也能练,真的有这么好?
2.谁说老人动不得?70岁练3个月,血糖达标率从35%涨到68%!
3.只吃药血糖总不达标?41%人不知道,运动竟是“免费降糖药”!
4.每天动5分钟就行?糖友这样练,少花1.2万,血糖还稳了!
5.运动要汗流浃背?错!中等强度更安全,低血糖风险降一半?
6.糖友运动没效果?那是方法不对!3招简单有效,试试就知道
——欢迎您阅读、关注、点赞、收藏、咨询与理性讨论!
糖尿病患者:运动也是“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一、痛点觉醒:别让“只吃药”耽误了控糖
深圳社区有个数据挺扎心的:62%的糖友单靠吃药控糖,其中41%的血糖一直没达标[1]。说白了,四成多糖友的血糖其实没管好!
★光吃药不动,亏大了。有人说“动过,没用”,可你知道吗?每年得多花1.2万医疗费不说[2],足溃疡风险飙72%,眼睛也容易出问题。更糟的是,觉得“健康管不了”的那股无力感,会让足溃疡风险再涨15%!这不是越怕越糟吗?
年纪大了就动不了?72岁的陈大爷以前也这么想。退休后查出糖尿病,空腹血糖总在8到9之间晃,医生说“得加药”,他愁得睡不着。第一天去太极班,腿都打颤,老伙计笑他“比抱孙子还紧张”。没想到3个月下来,空腹血糖降到6.8,药也减了半片。现在每天雷打不动去公园:“和大家说说笑笑,比在家盯着血糖表舒心多了!”指南里写着呢:70岁以上老人每周遛弯150分钟,血糖达标率能从35%涨到68%,连郁闷劲儿都少20%[1]。你看,动一动哪分年龄?
▶️二、原理透视:动一动怎么又管血糖又管心情?
动一动这事儿,是个“双面能手”——既调身体,又安情绪。
★对身体,它像个“血糖清洁工”
肌肉一使劲,身体里会激活一种“AMPK信号”,就像专门的血糖搬运工,不用胰岛素帮忙,也能把血糖搬进细胞里[3]。打个比方,胰岛素是“开门的钥匙”,要是钥匙不太灵,运动激活的这个信号就像“备用通道”,让血糖照样能顺畅进入细胞。每天中等强度活动3个月,肝里的脂肪能少25%,就像给代谢系统松绑,多清爽!
★对情绪,它是“压力释放阀”
糖友老郑最有体会:“每天快走30分钟,汗一流,心里的烦躁就像被风吹走了。”他以前总盯着血糖数值发愁,一次饭后散步时突然想通:“与其纠结数字,不如感受脚下的劲儿。”研究发现,活动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能冲掉“血糖高=我不行”的坏想法。这种舒服劲儿,比啥都重要[4]。
可别掉进“越不动越差”的坑:久坐让肌肉没劲→胰岛素“失灵”→血糖高→更不想动→觉得“我就这样了”。打破它,可能就差第一天逼自己走的5分钟!
▶️三、解决方案:让动一动变成想做的事,不是该做的事
知道了动一动的好处,具体该怎么开始呢?按自己的情况选,才好坚持——
▶️谁都能试的零成本办法
★别一上来就定“每天走1万步”,先从“饭后站5分钟”开始。比如吃完晚饭,站着洗碗、擦桌子,不知不觉就达标了。行动不方便的话,坐着抬抬胳膊、勾勾脚,也算动了呀!
怎么算强度够?走路时能聊天但不能唱歌——这招超好用[1]。比如和邻居散步时,能正常唠家常但没法哼歌,说明强度正合适。
要是血压超180/110mmHg,先停下!不是放弃,是“等平稳了再继续”,给自己留个台阶不好吗?
▶️总忘事?花点小钱提提醒
100多块的手环设成“早中晚各10分钟”。分三次活动,比一次性走30分钟轻松多了,心里没压力。比如早上刷牙时踮踮脚,中午洗碗后原地踏步,晚上看电视时抬抬腿,不知不觉就凑够了时间。
北方冬天冷?在客厅来回走呗,边看养生节目边动,把锻炼和舒服的事绑一起,哪还会抵触?
▶️想找成就感?试试这些
举哑铃就选“能看到进步”的动作,比如侧平举,每周数数能举多少次。从一开始的5次到后来的15次,进步看得见,谁还舍得放弃?
记活动日记别只写步数,加句“今天动完腰不酸了”“爬三楼不喘了”。这些小舒服,比盯着血糖数字暖心多了,不是吗?
▶️特殊情况也有招
- 行动不便?用抗阻带练胳膊,每完成一组就夸自己“我真棒”!这种肯定,比血糖降1个点还珍贵[7]。
- 老年人?约老伙伴做椅子操,上肢绕绕、膝盖弯弯,每天3组。68岁的王阿姨说:“知道老张每天等我,想偷懒都不好意思!”“有人等我”的感觉,能让坚持率高40%[7]。
▶️四、认知跃迁:避开活动误区,科学坚持
这些想法,可能是你没动起来的真因——
★“必须汗流浃背才有效?”
大错特错!中等强度活动(比如快走)比高强度安全多了,低血糖风险砍半,还不会累到下次不想动[1]。就像浇花,慢慢滴灌比猛灌水更解渴,运动也一样,细水长流才管用。谁说锻炼非要“遭罪”?
★“我没毅力,算了吧?”
别这么想!没毅力可能是目标错了。就像学英语从“认单词”开始,活动从“每天5分钟”起步。45岁的赵姐分享:“一开始就想‘试试再说’,没想到现在一天不动浑身不得劲。”那种“我能行”的感觉,会慢慢变成动力,不信你试试?
科技还能帮你“哄着动”。有应用会发消息:“你本周多走2000步,太厉害啦!”上海2.3万糖友用下来,都说“被夸着动,一点不费劲”[6]。
▶️五、结尾:健康的本质是“能自主生活”
控糖尿病,不用追“完美血糖”,找到“动一动就开心”的方式就行。65岁的刘阿姨说得实在:“每天遛弯不是为了降血糖,是为了自己买菜做饭,不麻烦孩子。”这种“我能照顾自己”的踏实,比任何数字都金贵!
★钻石句:“动一动不是任务,是给生活添点劲儿的小确幸。”
你试过哪种活动让血糖稳了、心里亮了?来评论区聊聊,给糖友们点灵感~
最后说句实在的:活动计划问问医生,心里犯怵找心理咨询师。照顾身体,也照顾心情,才是真的对自己好呀!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3): 161-180. 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40220-00086.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蓝皮书(2024)[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89-92.
[3] 李明, 王华, 张健, 等. 运动诱导AMPK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2): 121-127. DOI:
10.3760/cma.j.cn311282-20240115-00023.
[4] 张颖, 刘军, 周敏. 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调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4, 38(5): 365-370. DOI:
10.3969/j.issn.1000-6729.2024.05.005.
[5] 小荷医典. 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EB/OL]. 2024[2025-07-06].
https://xiahe.baidu.com/health/detail?pid=hm_456789.
[6] 康伴健康管理平台. 2025年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临床数据报告[R]. 上海: 康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2025: 45-47.
[7] 王红, 李强, 张丽. 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运动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5, 45(1): 123-126.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25.01.034.
声明:本文为原创,依据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与文中的企业、相关产品无利益关联,文末附信源。专注公益科普健康知识,尤其关注老百姓健康误区,如遇健康问题建议线下就医,相关疑问可在评论区理性交流。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