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时刻。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关于2025年夏季气候预测的通知》(国气候发〔2025〕12号),今年三伏天将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廿六)正式入伏,至8月18日结束,总长30天,打破近年40天长伏惯例。具体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共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共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共10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时刻。
冬病夏治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及时根据病因寻医问诊,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但“冬病夏治”只适用于虚寒性疾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具体的用药和禁忌,还要谨遵医嘱。
补津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
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个时间段最容易缺水,分别是起床时、睡觉前、洗澡后,应注意适时地给身体进行水分补给。也可以试试下面几道食疗方。
1.淡米水
做法:抓一把大米,洗净,然后放进砂锅,加入凉水;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继续煮15分钟左右,这时米粒熟了,还没有开裂,水的颜色变青就行了。煮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锅里处于沸腾状,经常用筷子搅拌一下。
2.浓米汤
做法:抓三把大米洗净,然后放进砂锅,加入凉水;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继续煮40分钟左右,然后关火焖着。
煮的全过程要保持沸腾状,经常用筷子搅拌。等锅里的温度降下来,就会有一层厚厚的米油。
如果夏天我们食欲不好,身体较虚,或者大病初愈可以煮米汤。
3.藕汤
做法:藕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进砂锅里,加入凉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这时水开始变淡红色,再继续煮10~20分钟,浓点煮好。
放温后喝这个莲藕水很好,莲藕的淀粉也高,铁含量高,所以水偏淡红,补津清热补虚补血。
4.酸梅汤
做法:乌梅、山楂、西洋参、陈皮、甘草3:2:1:1:1,加冰糖适量,还可以依据个人喜好加入桂花、桑葚等。
酸梅汤也是直接补津液的。
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常温护脾胃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