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元臻 实习生 徐琳
老人带娃、爹妈带娃上班、花钱上托管或者上述三者“混搭”,这个暑假您的孩子安放在何处?
暑假“神兽”的管理一直是长沙众多双职工家庭的头号难题。面对长达两个月的假期与繁忙的工作,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娃儿的管理模式花样百出。与此同时,政府与社会力量也积极介入,提供公益托育服务,共同应对这场“暑期大考”。
无奈选择 带娃上班图安心,隔代照料很常见
梅女士的14岁女儿这个暑假成了她办公室的“常客”。“孩子在家会躲在监控死角,甚至拔插座断电关监控,上班时我总看监控没法安心做事。”梅女士一脸无奈地说,前几天孩子在家美其名曰要“开电视练英语听力”,人坐在沙发上,电视也在放英语,她手上却拿着游戏机。虽然所在私企老板对带娃上班“不太宽容”,但“蛮多同事娃都在,也就不好说什么”。“眼皮子底下幺蛾子少。” 在她看来,在自己身边,孩子自律性更强,反而能让她更专注于工作。
梅女士并非个例。记者随机调查的50位双职工家长中,约三分之一曾有此经历。然而,这往往取决于单位的宽容度与工作性质,并非所有职场都适合。
“8月份我也把孩子放爷爷奶奶家带算了。”对于快递员邓先生这样的家庭,祖辈是解决暑期看护难题的“主力军”,邓先生道出了许多双职工家庭的选择。记者注意到,在长沙各大商场的游乐设施旁以及很多书店的角落里,随处可见祖孙相伴的身影。隔代照料成为许多双职工家庭应对“看护真空”最直接的方式。
补习托管 价格不“秀气”,安全与课业并重
记者随机调查的50位双职工家长中,超五成家庭没有亲人能全天照看孩子,超90%的受访家长给孩子报了补习班或托管班。旺盛的需求催生了多样化的托管补习服务,但高昂的费用亦是普遍现象——市民龙先生12岁的孩子今年暑期补习花费超万元。“小升初安排课程比较多,不比出去旅游少。”龙先生跟不少家长一样,承认存在“跟风”报班心理,“怕开学后孩子学业落后于他人。”
记者在雨花区一补习机构东塘校区了解到,孩子全天托管需至少报2门课程。记者注意到,该机构课程覆盖小初高,其中四人微班30节课根据年级不同价格在3300元至5700元之间,一对一辅导价格则在每小时180元至360元不等。“我们管理比较严格,禁止学生自行下楼,午餐可自带或点外卖送到前台。”该机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上午八九点到校,17点30分到18点接离,午餐午休只有1小时,学习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其实选四人微班的较少,一对一和四人班费用相差不大,家长可能更会为针对性买单。”
“我们是主要针对小学生的托管机构。不吃晚餐2780元4周共20个工作日,吃晚餐则是2980元。”天心区某托管机构红卫校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家长暑假没时间看孩子,孩子又没地方去,就送到我们这里来。托管班每天7点30分开门,有些家长下班晚的,晚上七八点才来接。”
工会社区 公益托育伸援手,免费“官方带娃”很贴心
面对普遍需求,长沙各级政府、工会、社区积极行动,推出公益托育服务。其中,长沙市总工会为缓解长沙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推出暑期职工子女公益课堂,提供免费托管;湖南湘江新区举办覆盖多街道的免费书法、美术公益培训,贯穿整个暑假;针对特定群体,芙蓉区总工会牵头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子女开办爱心托管班;望城区总工会联合多部门在全区设6个托管点,连续两年推出“官方带娃”;中山路社区为医护人员子女开设公益托育班,安排绘本阅读、手工游戏等等。
“单位工会帮职工解决‘带娃难’问题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工会积极响应市总工会‘持续深化爱心托管托育’等工作部署,今年还推出暑期军事夏令营活动。” 长沙晚报社(集团公司)工会介绍,这样才能让职工安心工作,不会因生活问题而影响工作。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假期?家长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市民罗女士选择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去上培训课,同时她利用家中监控进行“监工”;有家长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到单位学习是双赢,“能够跟随父母,感受父母工作的不易,还可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一位家长分享了更深入的陪伴理念:“我们全身心参与孩子成长,和孩子做朋友。孩子暑期早上5点多出门运动,7点多回来学习、做自己的事,下午游泳,晚上全家一起吃饭看新闻、承担家务并总结一天收获。关键是建立规则和信任,不用时刻监管。”
记者手记
找到安全与成长的平衡
暑期带娃是对家长管理智慧的考验。透过长沙家长“各显神通”带娃的模式,记者看到核心诉求是安全底线与成长价值的平衡——办公室带娃紧盯安全,托管班抵御“电子沉迷”,高昂补习背后是教育焦虑的投射。可喜的是,社会力量正形成托举:社区公益课、工会托管点、新就业群体专属服务,用精准支持化解特殊困境。
真正的科学管理,不在于填满时间或严密监控,规则与信任才是关键支点: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承担家务、体验工作场景,在清晰边界内培育自主性。如那位清晨5时陪孩子运动的母亲所示:规律作息、家庭共治、每日反思,方能将漫长假期转化为培育责任与自律的土壤。管理之妙,恰在守护安全的同时,留出自主生长的缝隙。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