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再次升级!1票之差马斯克或被驱逐出境,63岁奥巴马强硬表态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

美国政坛上演惊人裂变,科技巨头与总统的盟友关系破裂,一场由法案投票引发的驱逐风波,牵动了整个国家的神经。

7月初,美国参议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表决。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以51:50的微弱优势涉险过关,这一票之差的结果,彻底撕裂了特朗普与昔日盟友马斯克的关系。

投票结束不到24小时,特朗普在白宫面对记者提问时抛出一枚炸弹:“是否考虑将马斯克驱逐出境?”他回答:“我不知道,得考虑一下。我们可能得让政府效率部(DOGE)盯着埃隆。”

与此同时,63岁的前总统奥巴马突然重返公众视野,发表强硬声明痛斥这项法案。一场涉及权力、金钱和国籍的战争,正在美国最高权力圈内爆发。

《大而美法案》听起来名头响亮,内容却极具争议。这份长达900多页的法案表面宣称要让美国经济更强、政府更高效,实则干了一件大事:取消了对电动汽车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

这一刀直接砍在了马斯克的大动脉上。根据专业分析,取消抵免政策将使特斯拉年利润减少32亿美元。对消费者而言,几千美元的补贴往往是决定是否购买特斯拉的关键因素。

法案通过当天,参议院投票现场气氛紧张。50票反对对51票支持,仅一票之差让法案获得通过。这样微弱优势的胜利,埋下了后续冲突的种子。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火力全开。他连发数十条帖子炮轰法案“将债务上限推高5万亿美元”,点名支持法案的议员“应感到羞愧”。

更让华盛顿震惊的是,他宣布要成立新政党“美国党”,甚至用“猪党”这样的侮辱性词汇攻击共和党。

昔日盟友的反目,让特朗普阵营怒不可遏。

时间倒回2024年,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关系堪称“政商黄金搭档”。

马斯克曾资助特朗普竞选约3亿美元,并担任特朗普特别设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两人一度亲密无间,共同推动政府精简开支。

当时,特朗普需要向公众展示自己“懂经济、爱科技”的形象,而马斯克则需要政府支持推动他的新能源车、火箭和AI等项目。双方各取所需,关系如胶似漆。

然而裂痕在权力分配中悄然产生。特朗普坚持传统能源利益,背后是石油巨头的支持;而马斯克的新能源帝国则依赖全球化产业链,特斯拉上海工厂占据其全球产能的40%。

两人对美国的愿景截然不同:特朗普梦想回到“满街工厂、矿井运转”的1950年代制造业辉煌;马斯克则着眼未来,关注电动汽车普及、火星移民和人工智能。经济理念的根本对立,在利益冲突面前终于爆发。

当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直接挑战共和党地位时,特朗普的回应直击要害——瞄准了马斯克的移民身份。

马斯克出生于南非,2002年通过合法程序归化为美国公民。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暗示:“若失去补贴,马斯克只能关停企业回南非老家。”移民背景成为施压工具,这一招既狠又准。

特朗普的盟友迅速跟进。前顾问班农等人推动审查马斯克早年签证历史,指控其1992年持学生签证期间存在“非法居留”和“非法工作”行为。班农甚至公开宣称“马斯克是南非人,应被驱逐”。

法律专家指出,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公民身份不可剥夺,除非证明入籍时存在“故意欺诈”。而马斯克2002年合法入籍,迄今无确凿欺诈证据。

近20年来,美国仅11例撤销国籍案,均涉及战争罪或恐怖分子。学生签证时期的所谓“灰色地带”问题,难以构成实质性欺诈。

更何况,马斯克同时持有南非、加拿大国籍,即使失去美国籍,也不会成为“无国籍者”。

驱逐威胁的法律可行性极低,但政治恫吓效果已经达成。

正当特朗普与马斯克斗得不可开交之际,63岁的前总统奥巴马突然重返公众视野。在法案通过后的第一时间,他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声明,痛批《大而美法案》是“对普通民众的无耻背叛”。

奥巴马一针见血地指出法案的社会后果:未来十年内,约1200万人将失去医疗保险,政府削减营养补助将使数百万底层家庭陷入生存危机,而军工企业和大型能源公司却能分到巨额补贴。

“这是一张‘反向支票’,写着每一个美国人的名字,但真正受益的却是少数超级富豪。”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呼应了奥巴马的批评。

前总统小布什虽言辞温和,但也明确表达了对法案的不满。他以自己任内设立的“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为例,指出法案中的财政操作“正在为未来埋下定时炸弹”。

两位前总统的罕见发声,凸显了法案的争议性和美国政坛的深度分裂。

政治斗争的背后,经济领域已感受到强烈震感。特斯拉股价单日暴跌5%-7%,市值蒸发约3900亿人民币,延续了6月因双方冲突导致的14%跌幅。

这场冲突引发的连锁反应不止于股市。在航天国防领域,NASA和五角大楼正加速扶持SpaceX的竞争对手,如蓝色起源和波音。

他们担心马斯克可能威胁“退役龙飞船”,这将直接影响美国航天发射能力——目前SpaceX承担着95%的发射量。

更深远的影响可能在就业市场显现。马斯克旗下企业直接雇佣超10万人,间接支撑数百万岗位。若冲突升级导致产业链外迁,加州、得州等地失业率可能飙升。

资本市场的恐慌已经开始蔓延。国际投资者对美国政策稳定性产生担忧,这可能引发资本流动变化;特斯拉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以及A股新能源板块都已感受到压力。一场政商冲突正在演变为全球经济的风险源

第三党幻影,政治格局的未知变量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压力,马斯克抛出了成立“美国党”的政治筹码。民调显示有80%网民对这一想法表示支持,但政治分析家普遍持怀疑态度。

美国政治生态被民主、共和两党垄断已超过一个半世纪。上一次成功挑战两党制的第三党还要追溯到1854年共和党的成立。马斯克的新党面临基层组织能力匮乏的致命短板。

然而不能完全忽视这一威胁。特朗普借攻击马斯克巩固保守派基本盘的同时,部分共和党人担忧这会分裂选民。即使“美国党”无法赢得选举,也可能扮演搅局者角色,吸走关键票数。

这场冲突的本质已经超越个人恩怨,演变为传统能源资本与新能源资本的对抗,以及民粹保护主义与全球化供应链的不可调和冲突。法案表面是财政调整,实则是美国发展路线的抉择。

特朗普的“驱逐”言论,更多是恫吓马斯克停止反对法案的政治手段,同时转移公众对法案债务风险的关注——该法案预计将推高美国负债3.8万亿美元。

特斯拉工厂的机器人仍在运转,SpaceX的火箭照常升空。但华盛顿的硝烟已经弥漫到华尔街和硅谷。奥巴马在私人场合对助手透露:“这不是两个人的战争,而是两个美国的对抗。”

那些流水线上的工人,那些仰望火箭升空的少年,那些依赖医保的老人,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权者的一念之差,资本的一个决策,往往成为改写普通人命运的笔尖。

参考信源:美参议院1票优势通过“大而美”法案 特朗普与马斯克“口水战”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巴马   强硬   矛盾   法案   美国   特斯拉   南非   冲突   政府   盟友   政治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