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茶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出炉,美国依旧强势,中国紧随其后,日本持续下滑。
数量上中国不落下风,但利润差距刺眼——美国企业拿走近一半利润,中国却“大而不强”。
拼多多、比亚迪、华为的崛起点燃希望,但整体困局仍在。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从规模优势走向真正的利润强国?
最新榜单显示,美国依然是全球企业的“头号玩家”,共有138家企业上榜,虽然比去年少了3家,但依然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中国紧随其后,上榜企业130家(包括宝岛地区6家),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不过,这是自2019年以来,中国企业数量最少的一年,说明整体竞争环境趋紧。
日本上榜企业数量则跌至38家,继续走下坡路,这与其经济长期停滞、产业老化有很大关系。
从数量上看,中美形成了“双寡头”格局,占据了世界500强的半壁江山。
500家企业里,美国和中国加起来就接近270家,远远甩开其他国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前十名中,美国企业占6家,中国有3家,沙特有1家。
美国的亚马逊、苹果、微软依旧稳居高位,中国的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则常年坚守前三甲行列,沙特阿美则凭借石油霸权成为“利润王”。
单看企业体量,中国上榜企业平均营收超过800亿美元,美国则超过1000亿美元,两国差距并不算悬殊。
但如果深入分析行业分布,就会发现美国企业的“含金量”明显更高:高科技、金融、消费品,几乎覆盖了全球最赚钱的行业。
而中国的榜单结构则偏重能源、制造和金融,利润模式过于单一,创新驱动力不足。
这种结构性差距,才是决定未来竞争的关键。
虽然中国企业数量与美国差距不大,但利润对比却让人直呼“扎心”。
2025年榜单中,中国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42亿美元,虽然比去年有所提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值59亿美元,更只有美国的一半。
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高达97亿美元,总利润更是达到1.33万亿美元,占全球500强利润的44.6%,几乎接近一半。
换句话说,全球500强企业赚的钱里,有一半流进了美国企业的口袋。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答案很简单,美国企业掌握着全球最强的高科技产业链。
在利润排名前十的企业里,8家来自美国,几乎清一色是科技巨头:谷歌、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Meta、摩根大通,以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谷歌的净利润突破1000亿美元,苹果利润高达937亿美元,微软和英伟达也在数百亿美元级别。
这些企业不仅有庞大的营收,更有极高的利润率。
反观中国,进入利润前十的只有工商银行一家,而且排名第十。
中国的大型能源公司虽然营收庞大,但利润率低得惊人,甚至有的企业营收动辄几千亿美元,但净利润不到百分之一。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中国企业靠银行和政策支持维持表面的庞大规模,却难以真正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企业的“增长模式”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国依靠人口红利、低成本劳动力和庞大的内需市场,推动了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在全球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高科技突破不足,企业利润自然受到挤压。
相比美国依靠“科技赚钱”的模式,中国企业更多依赖“规模支撑”,最终导致“有量无质”。
尽管整体存在差距,但这次榜单也带来了不少亮点。
拼多多成为今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中国企业,排名提升了176位,跃至全球第266位。
拼多多还凭借36.4%的净资产收益率,挤进了全球前50家最赚钱的企业,甚至超过了台积电。
2024年,拼多多营收393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高达1223亿元,堪称“闷声发财”的典型。
比亚迪也首次进入全球前100强,排名第91位。
作为中国新能源车的代表,比亚迪依靠电动车和动力电池的双重优势,在全球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站稳了脚跟。
如今,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还在国际市场积极扩张,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与特斯拉正面交锋。
华为则重新回到前100,排名第83位。
在经历过美国制裁的沉重打击后,华为依然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多元化布局重新崛起。
其在通信设备、智能终端和鸿蒙系统上的突破,证明了科技自立的重要性。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靠“创新”走出来的,而不是靠资源和规模。
拼多多通过模式创新,打破了传统电商的格局。
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挑战全球新能源巨头;华为通过自主研发,抵御了外部封锁。
它们证明了一件事:只有不断创新,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但我们也要看到,像拼多多、比亚迪、华为这样的企业毕竟只是少数。
整体上,中国大部分上榜企业依然集中在能源、金融和制造业,创新型企业的比例还不够高。
要真正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中国必须在高科技领域持续加码,把更多企业推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2025年世界500强榜单,让我们既看到了希望,也感受到了差距。
中国企业的数量依然强劲,但利润和竞争力与美国相比仍有明显不足。
美国凭借科技霸权赚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利润,而中国不少企业依然陷在“大而不强”的泥潭中。
不过,拼多多、比亚迪、华为的崛起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它们证明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依靠创新和技术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未来,中国企业的任务,不是再去追逐规模的虚荣,而是要在利润率、核心技术、全球影响力上实现真正的突破。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强企”的领跑者。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