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陈亨曾为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却在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躲过了血雨腥风,却最终选择在靖难之役中站队朱棣,成功让大明江山易主!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各地爆发起义,当时的陈亨只是扬州一个地位较低的官员,手下管理着几千士兵。
他亲眼看到元朝日益衰败,意识到继续效忠元朝没有前途,他渴望改变现状,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机会。
在众多反抗元朝的队伍中,他最终选择了跟随朱元璋,这并非仅仅因为朱元璋的势力最大,而是他发现朱元璋有着其他领袖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
朱元璋这个人非常看重情义,能够和他的兄弟们同甘共苦,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他,元朝统治者们的生活腐败堕落,与朱元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亨因此觉得朱元璋更有希望成功。
加入朱元璋的队伍后,陈亨很快被委以重任,担任千户和铁甲长,负责统领朱元璋手下最精锐的重装步兵,这支部队是攻坚的主力,专门负责啃“硬骨头”,攻打难攻不下的城池,正是陈亨发挥才能的舞台。
陈亨率领重装步兵,一次又一次地冲锋,攻破敌人的防线,为明朝的建立贡献巨大,其中攻克东昌城的战斗,充分展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
面对数万敌军的围攻,陈亨表现得非常冷静,他选择坚守城池,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以此来消耗敌人的士气,经过一段时间的坚守,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果断出击,主动寻找战机。
他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故意示弱,引诱元军进入埋伏圈,并在夜晚发动突袭,多次打败元军,最终以较少的兵力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成功扭转了战局。
朱元璋很看重陈亨的才能,于是将他调到徐达的部队里,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的过程中,陈亨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为明朝统一贡献了很多力量,立下了很多功劳。
因为这些功劳,陈亨升职为燕山左卫指挥佥事,后来又升为北平都指挥使,他长期驻守在北方,主要负责抵抗瓦剌和鞑靼的入侵。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皇权的稳固,开始对那些曾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痛下杀手,他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冤案,像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让朝廷上下充满了血腥。
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无数人受到牵连,丢掉性命,陈亨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躲过了这场腥风血雨的清洗,这场劫难过后,陈亨的存在,似乎成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例外。
陈亨能活下来不是靠运气,是他懂得自保,他明白跟着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功劳太大反而危险,所以他为人低调,不掺和政治,把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认真负责地守卫边疆,从来不参与朝廷里的权力争斗。
这样一来,他既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又避免了引起皇帝的猜忌,最终得以保全自身。
陈亨的官职并不显赫,不会对皇帝的权力产生威胁,同时他肩负着镇守大明北方边境的重任,对于朝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开国功臣逐渐逝去,像陈亨这样的经验丰富的将领就显得格外珍贵,是国家的重要倚仗,朱元璋需要他来守护边疆的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因此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给予特殊照顾。
陈亨侥幸逃脱了死亡的命运,但朱元璋的做法在他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恐惧,再也无法安宁,过去他对朱元璋的“重情义”怀抱希望,可残酷的现实让他彻底醒悟。
他亲眼看到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一个个遭到无情杀戮,内心时刻警惕,充满危机感,他明白就算现在侥幸没事,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不会变成下一个牺牲品,这样的日子让他时刻提心吊胆。
为了保护自己,他需要另寻出路,燕王朱棣英明果断,并且和他私下关系很好,因此成为了他认为最理想的庇护者。
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让他不得不尽快做出抉择,而燕王朱棣无疑是最佳人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对自己有利。
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朱允炆成了皇帝,也就是建文帝,陈亨原本盼着新皇帝能带来新变化,可建文帝开始削减藩王的权力,让他觉得很失望,他明白削藩是必然的趋势,但建文帝太着急了。
同时,建文帝更加信任文官,对武将不够重视,这让陈亨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感觉到在这个年轻的皇帝手下,自己恐怕很难获得应有的地位。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这对于陈亨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机会,他非常明白这场战争将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命运,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个是能力平庸的建文帝,另一个是充满野心的燕王。
陈亨仔细分析了局势,比较了双方的优劣,最终决定加入朱棣的阵营,陈亨的投降相当于将这些强大的军事力量拱手让给了朱棣,使得燕军实力大增,朱棣一下子掌握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兵力。
白河沟之战时,朱棣被敌军包围,情况非常危急,是陈亨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救援,朱棣才得以脱险,此战过后,陈亨身受重伤,理应安心养伤。
但他非常关心战事发展,没有听从朱棣的劝说,坚持带病上阵作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燕军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然而陈亨将军因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过度操劳,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很遗憾,在胜利之后不久,陈亨将军就离开了人世。
朱棣当上皇帝后,没有忘记陈亨的功劳,觉得他非常了不起,于是朱棣追封陈亨为泾国公,还给他加了一个“襄敏”的谥号。
不仅如此,朱棣还亲自写了祭文来悼念陈亨,表达自己对他的感谢和深深的怀念,可见朱棣对这位功臣十分重视。
朱棣这样做,也是为了肯定陈亨对他的帮助,让大家知道陈亨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信源: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
信源:白沟河之战 1400靖难之役中的作战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