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心正当时!中医教你化解“冬季情绪低落”做好三点安然过冬

别再只知补身,忘了养心。

随着立冬节气的临近,天气愈发寒冷,白昼缩短,黑夜变长。不知您是否也开始感到,自己的情绪似乎也和这天气一样,变得有些低沉、慵懒,甚至莫名地伤感?

这并非您的错觉。在中医看来,这背后藏着深刻的养生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从中医的角度,解读冬季情绪的秘密,并找到安顿身心的最佳方法。

一、为何一到冬天就容易情绪“掉线”?中医:根源在于“阳消阴长”

《黄帝内经》中对此有着精辟的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冬天的自然状态——闭藏。万物收敛,阳气潜藏,阴气渐盛,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人与天地相应,我们身体里的气血和能量(阳气)也会随之更多地流向身体内部,以滋养五脏。

此时,我们的“神志”(精神活动)也应顺应自然,从向外张扬转向向内收拢,就像动物冬眠一样,需要一种“若伏若匿”的宁静状态。若强行违背这一规律,过度消耗精神,或是因外界萧条之景而引发内心的悲秋伤冬之情,便容易扰动本该安宁的阳气,从而导致:

· 心气耗散,情绪低落

· 精神萎靡,乏力嗜睡

· 兴趣减退,易生悲感

这,就是“冬季情绪低落”的中医根源。

二、立冬养心“三字诀”:藏、静、暖

理解了原理,调理便有了方向。应对冬季情绪问题,核心在于 “养藏” ,具体可落实为三个字:

1. 藏:藏精安神,早卧晚起

“藏”是冬季养生的总原则。不仅要藏好身体的阳气,更要藏好我们的心神。

(1) 睡眠是第一大补: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阴血。充足的睡眠是滋养心神、涵养阳气的最佳方式。

(2)节制信息输入:减少无意义的网络信息浏览和社交活动,让心神从外界的纷扰中收回来。

2. 静:静心养志,聆听天籁

“静”是为了让浮躁的心安定下来。

(1)、音乐是最好的“舒心剂”:正如您内容要点中提到的,听音乐是极佳的方式。建议选择柔和、舒缓的宫调或羽调音乐,如古琴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中医认为“宫音健脾、羽音滋肾”,有助于安神定志。

(2) 练习静坐冥想:每天花10-15分钟,专注于一呼一吸,能有效缓解焦虑。

3. 暖:暖身温阳,适度运动

身体暖和了,心也会跟着暖起来。

(1)温和运动升阳气:避免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以免开泄皮肤,反伤阳气。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身体微微发热、尚未出汗为度。

(2)晒太阳补能量:在阳光充足的午后,背对太阳晒一晒后背(督脉所在),是补充阳气最天然有效的方法。

(3)饮食温养:适量食用核桃、桂圆、红枣、羊肉等温性食物,或喝一杯红糖生姜茶,都能帮助身体驱散寒意。

三、两个“小动作”,随时为心情充电

最后,送给您两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在感到疲惫或情绪不佳时,可以随时做起来:

(1)按揉耳廓:双手搓热,分别覆盖在双耳上,前后反复揉搓,直至耳朵微微发热。肾开窍于耳,此法有很好的温通肾气、安神定志之效。

(2)深呼吸法: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再缓慢呼气6秒。重复5-10次,能迅速平复焦虑、稳定心神。

结语:

立冬,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次休养生息、向内观照的契机。养好了心神,我们才能为来年春天的生发积攒足够的能量。

这个冬天,您有什么独特的调节心情、温暖自己的小妙招吗?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 #立冬# #冬季养生# #情绪管理# #中医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养生   立冬   养心   安然   低落   冬季   情绪   中医   阳气   心神   身体   能量   节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