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距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就义已过去两月,但蒋介石对“吴石案”的清算并未停止。一份关于年轻军官王正均的判决书被送至总统府——原本的无期徒刑判决,在蒋介石的朱笔批注下被改为“改正死刑”。这一笔改判,让时年27岁的王正均成为吴石案牵连者中又一位牺牲者,也折射出白色恐怖时期司法程序被权力彻底碾压的残酷现实。
王正均这个人,最早在部队里就是收发公文,他根本碰不到什么核心情报,文件来来回回,他手上过的就是个信封,里面到底写的啥他自己都可能没看过,蔡孝乾一叛变,整个军里跟吴石有过接触的人全被拉去审查,名单一列出来,一个都跑不了,查来查去,王正均确实没碰过机密,军事法庭那边也没什么实打实的证据,最后判了个无期,这事儿到了蒋介石那儿,他一看就不高兴,觉得对“共谍”判得太轻,必须得杀鸡儆猴,硬是给改成了死刑,主要还是吴石这个案子影响太大了,他眼看着自己身边一个参谋次长级别的人居然是卧底,心里头慌,谁也信不过了。
王正均进了监狱之后的事,外面没什么记录,只能从别人的回忆里找,刘建修就讲过,监狱里那个房间小得不到五平方米,十个人挤在里面,躺都躺不平,王正均当时接到改判死刑的通知,人正坐着缝衣服,手里的针一下就掉地上了,愣了好半天,就问了一句,“为什么,我不就收了几封信吗”,说白了,那个年代查案子,只要沾上边就给你定了,白色恐怖时期,案子只要跟吴石扯上关系,不管你是谁,都得完蛋。
到了行刑那天,马场町那边枪声一响,王正均走之前就留了四个字,“信仰无悔”,吴石走之前还写了长长的一段诗,“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他呢,就四个字,一个写半页,一个写四个字,两个人身份不一样,位置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份信仰都扛到了最后一秒。
吴石案牵连的人远不止书里说的那么几个,档案里能查到,受牵连的有两百多人,王正均,林志森,连副官都被拉去枪决了,蒋介石看到判无期的就不满意,非要改成死刑,这种做法跟当时台湾的戒严状态脱不了干系,1949年戒严令一下,军队说了算,司法系统根本不起作用,搞连坐,设检举奖金,冤案一大堆。
王正均的事情,很多年都没人知道,档案不公开,外面的人也无从知晓,直到这些年才慢慢有了一些消息,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给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立了雕像,王正均这些人的名字,还是很少被提起,他们的名字就这么沉在历史长河里,没人提就是没人提,隐蔽战线上,牺牲的人太多了,注定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名字的,这些没有名字的人,恰恰构成了那个年代的底色,权力说改判就改判,一个人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怎么活下去,谁也说不清楚。
吴石案过去了快八十年,它的影响一直都在,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为烈士,2019年台湾那边也撤销了当年的判决,王正均这些人,就成了历史里的一个影子,我们看历史,不能只看那些大人物,底下这些小角色,被时代洪流推着走,他们怎么忍耐,怎么坚持,怎么走到生命的终点,信仰和人性,恰恰是在这些细节里才能看得最清楚。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