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和固态电池,这两个近期的科技新贵,如今正携手掀起一场未来科技的浪潮。它们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背后又蕴藏着多大的想象空间?
你可能在商场见过送餐机器人,也发现它们常要充电,续航不如手机。但未来,这情况会改变。原因不是机器人更智能,而是其核心部件——电池,正迎来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角是近期热门的固态电池,它很可能率先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资本市场总是嗅觉灵敏的先锋。
自今年6月以来,A股固态电池板块累计涨幅高达45.7%,同期大盘涨幅相形见绌。人形机器人板块也紧随其后,劲增34.4%。当这两个热门技术碰到一起,大家都很好奇:它们到底能搞出什么新花样?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固态电池是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的未来动力源。然而,专业机构的洞察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国金证券8月份的研报指出,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的需求爆发,很可能率先出现在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国泰海通证券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强调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而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对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场景,将成为其初期应用的肥沃土壤。
市场预期的转向,很快传导至企业行动。作为锂电行业的龙头,亿纬锂能近期因固态电池概念而股价飙升近83%。
今年9月初,其在成都揭牌的固态电池研究院量产基地,宣布将于12月建成一期产线,并在明年12月交付年产能100MWh的“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电池明确指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高端装备领域,而非传统的汽车应用。
亿纬锂能并非固态电池领域的“新兵”,其在研发上投入已久,在传统锂电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前,其固态电池的重心更多放在混动汽车。
行业普遍预计,动力固态电池最早也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装车,全面量产可能要到2030年。亿纬锂能原定计划也是在2025年开启中试线,2026年推出1.0产品,2028年迭代至2.0。然而,这次对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电池的加速布局,无疑是受近期这些新兴产业热度的强力驱动。
具体到技术参数,虽然“龙泉二号”的能量密度(300Wh/kg)和体积能量密度(700Wh/L)略低于亿纬锂能此前为混动车设定的400Wh/kg目标,但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这已是突破性的提升。更令人振奋的是,另一家锂电巨头孚能科技也在积极布局。
9月上旬,其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其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足以支撑人形机器人连续运行8-12小时,这相较于目前普遍不足2小时的续航能力,简直是飞跃式的进步。据悉,孚能科技的样品已经送达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测试。
那么,机器人电池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显示,2025年至2029年间,机器人领域消费电池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9.1%,与汽车电子产品不相上下,甚至超越了数据中心。
再加上人形机器人的异军突起和固态电池的加速量产,这无疑将为整个电池行业的技术走向和产业格局带来更多变数。
然而,在这一前景广阔的领域中也存在冷静的思考。一位氢燃料电池企业的高管表示,将原本为汽车开发的高性能固态电池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但真正的挑战在于,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市场是否具备足够的规模。
他指出,尽管这些新应用备受关注,但如果缺乏稳定的订单和规模化需求,企业很难轻易调整产线进行大规模生产——毕竟每一次产线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总之,固态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确实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应用潜力:能够延长机器人的工作时间,提升低空飞行器的航程与安全性。但要将这一潜力转化为现实,仍需依靠持续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最终让前沿科技真正为日常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