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口蘑’吗?你知道它其实和张家口有关吗?”
一条关于“口蘑名字来源”的科普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视频中提到,“口蘑”其实并不是“一口一个的蘑菇”,而是源自河北张家口,这种说法让不少网友大呼“被骗了十几年”。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名字真的都这么“随意”吗?
1958年。郭沫若在考察张家口时,写下了一首诗:“口蘑之名满天下,不知缘何叫‘口蘑’?原来出自张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
“口蘑”原本生长在内蒙古草原一带,但它是如何与张家口这个地方产生联系的?
张家口在历史上是北方通往中原的重要关口,物资南下几乎都要经过这里。久而久之,“张家口蘑菇”就被简化为“口蘑”。
不少人认为“起名太草率”。但把这个命名方式放在整个食品产业链中去看,情况就变了。
比如“基围虾”。
“基围”是一种沿海堤坝围养的养殖方式。
这个名字准确地反映了它的生长环境,却避开了繁复的学名“刀额新对虾”。
还有“龙口粉丝”。
虽然粉丝并不产自龙口市,来自山东烟台的招远市等地。
由于龙口港在20世纪初成为重要的商埠和出海口,粉丝大都从这里装船外运,于是“龙口粉丝”这个名字逐渐取代了原本的品类名称。
这种命名方式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和记住,也更具象地表达了产品的流通路径。
“龙口粉丝”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2024年出台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龙口粉丝》(GB/T 19048-2024)中,对其原料、工艺、产区都做了明确规定。
只要是挂着“龙口粉丝”标签的产品,必须符合严格的生产标准。
地理标志的本质,其实就是给名称“赋权”, 一些看似“随便”的名字,反而比学名更具市场号召力。
一种名为“冰淇淋网纹瓜”的甜瓜在盒马和叮咚买菜平台上走红。
这种甜瓜的品种是“牛美龙3号”,表皮带有密集网纹,口感类似冰淇淋,因此得名“冰淇淋网纹瓜”。
消费者不记得它的品种名“牛3”,反而对“冰淇淋网纹瓜”印象深刻。
研究显示,食物名称与购买意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名称既不太学术也不太模糊时,最容易被接受。
名称越贴近消费者直观感受,越容易形成购买转化。“好听好记”的名字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名字的“随意”,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默契。
要么是产地,要么是集散地,要么是养殖方式,要么是传播路径,这是因果逻辑。
名字反映的是地区的经济地位、文化传播能力和消费者的语言偏好。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