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零零娱
编辑丨零零娱
流量终会褪去,演技的真金终将闪耀。
蒋奇明用12年淬炼出“王安全”的角色。
从话剧舞台到白玉兰奖。
他向大家证明扎根生活的匠人终将迎来黄金时代。
那么,蒋奇明究竟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名场面?
他又是如何塑造自己的角色的?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昨晚揭晓了最佳男配角的归属。
31岁的广西演员蒋奇明凭借在《边水往事》中饰演的角色“条狗”站上了领奖台。
当他接过那座沉甸甸的奖杯时,能看出他拿着话筒的手在微微发抖,眼眶也有些泛红。
他在致辞时特别感谢了自己的父母,这份感谢背后,藏着一段不被家人支持的过往。
他的父母都来自广西南宁的艺术领域,父亲曾是一位剧团团长,母亲是乐队的成员。
尽管家里有艺术氛围,可他的父母一开始并不赞同他选择表演这条路。
在他们看来,这条路太辛苦也太不稳定,他们更希望儿子能去学习外交专业。
但蒋奇明自己从小就认定了表演,坚持考上了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
为了这个理想,他付出了很大的决心。
那段求学时光并不轻松,常常需要乘坐绿皮火车往返于北京与南宁之间。
单程就要颠簸超过32个小时,路途的辛苦可想而知。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蒋奇明选择留在北京,一头扎进了话剧舞台。
但是,一场席卷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其中就包括了舞台艺术。
剧场关门,演出暂停,没有观众,演员们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演出机会和收入来源。
生活的压力实实在在摆在了面前。
那时,蒋奇明也没有例外,收入来源断了档。
为了糊口,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求职信息,表示愿意干“脏活累活”。
最终,他去了一家便利店当起了店员,月薪是当时的市场基准价,三千元左右。
这份工作绝不轻松,从早忙到晚。
还要应对形形色色的顾客,有时遇到态度蛮横的,挨骂也是常事。
面对这种落差,有人可能会觉得沮丧,蒋奇明却有自己的理解。
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这段经历时表示,便利店工作看似普通。
却是观察人间百态的绝佳场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对他日后揣摩角色、理解生活都有着宝贵的帮助,他认为这给当演员积累了很多养分。
在便利店工作的那些年,蒋奇明遇到了同样在奋斗的女孩崔恩尔。
两个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家庭。
两人感情很好,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的点滴。
蒋奇明也曾不经意地流露过一份简单质朴的牵挂。
他说过自己选择不值夜班的原因,是“家里有人在等”。
这份日常的牵挂,透露出的是平凡生活里的温暖与依靠。
转机出现在2023年。
他在一部荒诞风格浓厚的科幻喜剧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获得了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
虽然戏份有限,但其中一场醉酒戏份却演得格外鲜活生动。
酒后的各种细微状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有观众感慨“这演的就是我身边喝醉的人的样子啊”。
正是这种接地气的真实感,为他的表演吸引了更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紧接着,他便获得了在网剧《边水往事》中饰演核心角色“条狗”的机会。
这个角色很有特点,不仅带着浓郁的广西口音,性格举止也极具烟火气。
吃饭吧唧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市井气十足。
蒋奇明凭借着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人物精准的把握。
将这个看似散漫实则内心有坚持的角色演绎得自然流畅,极具说服力。
他在剧中的表现与郭麒麟、吴镇宇等资深演员同台竞技丝毫不落下风。
尤其是剧集开篇一段重要的楼梯间对手戏。
短短一分钟内,他通过极其细腻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
将角色面对对方询问时从错愕、试探、到隐隐期待最终被粉碎后强忍失望和委屈的多重情绪变化,演绎得层次分明。
一个不经意的吞咽动作,将那难以言说的酸楚和失落精准传递给了观众。
这部剧在播出初期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但随着剧情深入,它所探讨的人性深度逐渐显现。
口碑逆势上扬,最终成为当季影视剧里令人刮目相看的“黑马”之作。
“条狗”这个角色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在此之前,蒋奇明已经在多部类型迥异的作品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哈尔滨1944》中,他挑战出演了一个冷酷凶狠的特务角色。
到了《漫长的季节》里,他又塑造了一个被命运蹂躏的哑巴角色。
剧中高潮部分他在茫茫雪地里痛苦挣扎却无法发声的段落。
那份绝望和悲伤感染了很多观众。
这些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角色如同磨刀石一样。
不断打磨着他的演技,也让他在行业内逐渐积累起口碑。
本届白玉兰奖竞争激烈,和他一同提名最佳男配角的演员都实力不俗。
林更新在《玫瑰的故事》中塑造的控制欲极强的丈夫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等等。
评委们最终将这个重要奖项授予了蒋奇明,综合考量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条狗”这个角色的独特性、完成度以及巨大的反差感极具辨识度。
另一方面,评委们也注意到了他在《宇宙探索编辑部》、《漫长的季节》、《哈尔滨1944》等多个作品中的稳定发挥和扎实进步。
这些持续的积累被视为一种专业能力的体现,使得这个奖项的归属被视为实至名归。
业内人士透露,蒋奇明这些年接到的角色,很多都是他自己主动出击争取来的。
他敢于向导演自我推荐,会为了一个小角色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饰演“条狗”时,为了保证口音的真实感。
他甚至专门花功夫去练习和打磨广西地方方言的腔调,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贴近角色本身。
很多观众看到他现在的成功,会觉得他是运气好或者是一夜成名。
但回顾他的经历,从话剧舞台到便利店打工。
再到小荧幕小银幕上的各种“小角色”。
这一路走来并不顺利,等待和坚持构成了职业生涯中漫长的一段底色。
站在领奖台上的那番肺腑之言,是蒋奇明生活淬炼后的自然流露。
感谢父母,尽管当初反对,但那份执着最终换来了他们的骄傲和理解。
感谢妻子,是对一路默默陪伴最深沉的告白,听得出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
这段路走了十几年,从小剧场演员到便利店店员。
再到今天站在了专业奖项的最高领奖台之一。
当“白玉兰最佳男配角”这份认可落到蒋奇明身上时。
很多人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奖项,更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在那些鲜有人关注的平淡甚至困难的日子里,坚守初心。
不放弃专业积累的信念,最终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鲁中晨报——蒋奇明获白玉兰最佳男配奖,蒋欣获最佳女配奖,工作室回应
人民日报——蒋奇明获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
上观——荣获白玉兰最佳男配,““条狗””蒋奇明接受后台欢呼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