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视界大会官宣续作,王鹤棣敲锣归队,大奉的兵集体应援

2025微博视界大会的颁奖台上,制片人刘闻洋那句“我们第二季见”刚落地,台下突然响起一阵整齐的“奉陪到底”。

这阵仗不像影视行业的颁奖礼,倒像老战友接了新任务的集结号。与此同时,王鹤棣抬手对着胸口轻敲两下,这个在第一季里“许七安”的标志性动作,瞬间让剧迷群里炸开了锅,有人截图刷屏:“暗号对上了,咱们的打更人归队了!”

这场官宣从一开始就带着“顶流剧”的派头。没有悄无声息的微博小作文,也没有含糊其辞的“敬请期待”,偏偏选在拿下“年度影响力作品”的高光时刻,把续作消息当成另一个大奖公之于众。

腾讯视频官微紧跟着甩出“大奉的兵们,咱们「奉」陪到底”的口号,短短半小时,话题#大奉打更人官宣第二季#就被刷上热搜,点进去全是“若有召,战必回”的玩梗接力。这种观众与剧组的默契互动,在续集官宣里实属少见,毕竟大部分剧的续作消息都是“剧组热观众冷”,而《大奉打更人》倒像是提前跟剧迷约好了时间,只等一声令下。

能有这份底气,说到底还是第一季的成绩单太能打。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峰值破30128,成了2025年首部“爆款俱乐部”成员;云合数据年榜TOP1,集均播放量近3900万,更邪乎的是播完10个月还赖在热度榜第六,长尾效应比不少新剧还能打。

更让资方安心的是商业价值——全平台282个广告招商,总时长创了纪录,连剧里许七安穿的常服都成了带货爆款。有网友算过账:“这数据别说拍第二季,拍个番外篇都有人买单。”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原著IP的扎实根基——作为开创“修仙探案流”的网文神作,它曾创下起点读书最快十万均订纪录,这种自带流量的IP底子,本就为影视化改编铺好了路。

但熟悉行业套路的人都知道,数据再漂亮,续作也怕“翻车”,而《大奉打更人》最聪明的一步,是先把“许七安”钉在了王鹤棣身上。

制片人在致辞里特意强调他的演绎“非一般且独一无二”,这话听着是客套,实则是给观众吃定心丸。要知道第一季开播前争议不小,王鹤棣提前喊出“要震死所有人”的宣言曾被群嘲,原著粉更吐槽“他太张扬,不像隐忍的许七安”。

结果剧集播出后,他摔堂棍的狠劲、查案时的机灵劲儿,反倒让“许七安本安”的评价盖过了质疑。这次台下的“敲胸锣”回应更妙,没有长篇大论的承诺,一个动作就完成了角色与演员的绑定,比任何官宣文案都有说服力。

当然,剧迷的期待清单里不止王鹤棣。社交平台上“求原班人马”的呼声几乎要把官微淹没,有人列了详细名单:“田曦薇的苏清嘉不能换,她跟许七安的对手戏才有那股劲儿”“刘奕君老师的魏渊必须在,战死的伏笔还没填呢”。

这种对配角的执念,恰恰说明第一季的角色塑造有多成功——不是只有主角撑场面,而是每个角色都在观众心里扎了根。

这背后离不开创制团队“狂欢者”的功力,他们早靠《赘婿》《卿卿日常》证明过自己擅长群像刻画,能把复杂的江湖朝堂故事转化为观众爱看的群像戏,这种创作积累也成了续作的隐形底气。

不过比起演员,更让剧迷抓心挠肝的还是那些没填的坑。第一季结局把“钩子”埋得又深又密:许七安被天机术抹去存在,连亲妹妹都不认他了,这记忆到底怎么恢复?魏渊战死沙场时那抹诡异的笑,是不是根本没死透?监正一会儿帮主角一会儿摆烂,到底站哪头?还有半国运的下落、彩蛋里喊着要打的巫神教,一堆谜团堆得像座小山。

有原著粉扒出小说里“攻打巫神教”是名场面,法相对决的场面比第一季的“炸城墙”还震撼,那是“修仙”与“探案”元素的极致融合,也难怪粉丝集体呼吁“特效别缩水,法相场面必须保”——毕竟这种“深融”的类型特色,正是剧集区别于其他古装剧的核心竞争力。

有意思的是,这次官宣续作的速度,连网友都惊了:“新丽这效率,是把第一季的热度焊在热搜上了吧?” 要知道以往男频剧续作动辄等个三五年,《庆余年》第一季和第二季就隔了五年,而《大奉打更人》播完没多久就官宣,被调侃是“新丽男频剧最快续作”。

这背后其实是产业成熟度的体现:得益于阅文与新丽的IP产业链协同,第一季从小说完结到杀青仅用两年半,这种高效模式自然延续到了续作。平台的算盘也很清晰:第一季的长尾热度还没散,趁现在观众记忆新鲜赶紧推进项目,既能留住老粉,又能吸引新观众入坑。腾讯视频12月片单没列第二季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按照古装剧的制作周期,6个月打底是标配,乐观估计也得到2026年下半年才能见着正片。

但续作从来不是“复制粘贴”就能成功的。第一季虽然数据漂亮,争议也不少:

前期铺垫世界观时节奏偏慢,一度被吐槽“拖沓”;权谋线铺得太开没完全收住,显得有些松散;王鹤棣的台词口音和偶尔浮夸的喜剧表演,也成了部分观众的槽点;还有原著粉觉得改编丢了不少核心设定。

这些问题要是不解决,再高的热度也撑不住口碑滑坡。新丽传媒提的“聚焦精品化开发”,说白了就是要补这些短板——要么把权谋线捋顺,要么把喜剧节奏踩准,总不能靠着老粉的情怀硬撑。毕竟观众喊“奉陪到底”是情分,要是续作质量拉胯,转头就会变成“爱过但告辞”,这也是《庆余年》等前辈续作都曾面临的考验。

从行业角度看,《大奉打更人》第二季更像个“试金石”。新丽在男频IP赛道上早就坐稳了“头号玩家”,《庆余年》、《赘婿》、《雪中悍刀行》都是成功先例,这次能不能把《大奉打更人》打造成第二个系列化爆款,就看续作的成色了。

男频剧向来难出续作,要么是主演凑不齐,要么是剧情崩口碑,《大奉打更人》现在手握“原班人马打底+悬念钩子诱人+数据热度护航”的三张好牌,还有成熟的创制团队和工业化制作能力兜底,要是能把剧本磨得更扎实,说不定能给行业立个新标杆——证明男频IP不仅能出爆款,更能出“长寿爆款”。

官宣当天还有个细节戳中不少人:王鹤棣在台下听制片人讲话时,眼眶有点发红。后来有人翻出他之前的采访,说演许七安时“像跟着角色活了一遍”,这种演员与角色的深度绑定,恰恰是续作最宝贵的财富。

而粉丝在台下跟着喊“第二季见”时的哽咽,更说明这部剧早就不只是一部消遣的爽剧——许七安的热血、兄弟们的羁绊、探案时的紧张,已经成了观众情绪的寄托。就像剧里那些让人心头一热的台词:“这世道,总要有人站出来”,观众爱上的不仅是剧情,更是这种藏在故事里的赤诚。

现在再回头看《大奉打更人》的官宣,更像一场双向奔赴的约定。剧组用“敲胸锣”的暗号回应期待,观众用“奉陪到底”的口号回馈热爱,这种默契在流量至上的内娱里显得格外珍贵。

至于那些没填的坑、没定的演员、没拍的名场面,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许七安还带着那股愣劲儿,只要制作方还守着“精品化”的初心,只要“大奉的兵”还愿意等,这部剧就有了成功的底色。

就像剧里说的“打更人,守的是世道,护的是人心”,而续作要守的,是观众的期待。王鹤棣的胸口锣已经敲了,接下来就看剧组能不能接住这份信任。毕竟“奉陪到底”这四个字,既是承诺,也是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娱乐   视界   集体   大会   观众   热度   法相   原著   剧组   腾讯   角色   赘婿   台下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