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茅台新品上架,原本应该引发疯抢,却引来一波“情绪失落”,这是6月29日茅台在i茅台平台推出1L装飞天53°白酒后的真实写照。这款按理说比普通装更值得收藏的“公斤茅台”,因为早前下架风波加上新版本一瓶难求,反而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焦躁情绪。
茅台怎么处理?没有发布致歉,也没有大肆宣传,而是悄无声息地在直营店推出“买大瓶送小瓶”的组合策略:购买公斤装或精品茅台,即可免费获赠一瓶500ml飞天。看起来是一次促销,实际上更像是一场心理调节。
失落的,不只是买不到茅台
在茅台的粉丝圈层里,“公斤茅台”本身就代表一种稀缺和尊贵。1L装比标准500ml多出整整一倍,价格也随之上浮,但“酒量大、送礼有面子、收藏潜力更强”的定位,始终让这类产品在高净值人群中极具吸引力。
然而此前公斤装突然从线上平台下架,令不少人猝不及防。一部分消费者曾在“i茅台”长期预约不中,如今新瓶上市却再次抢不到,更引发了**“总是陪跑”的情绪疲劳**。
“不是我不想买,是你不想卖给我”——这种被排除感,才是茅台忠实消费者内心真正的波动。
而直营店的“买大瓶送小瓶”组合,某种意义上,正好为这部分人提供了一个情绪出口。你说太贵?那就送你一瓶最熟悉的飞天,哪怕只是500ml,也足以安慰那份“没抢到”的失落。
茅台这不是促销,是对情绪的精准拿捏
与其说茅台在“让利”,不如说它在重新激活消费者的购买动力。茅台并不缺用户,缺的是用户在价格高点时的出手理由。
这几年,茅台酒的价格走势和消费者情绪之间的互动越来越紧密。价格涨时,消费者担心再晚就买不到;价格跌时,又怕“接盘被套”。这种“喝也不是,不买也难受”的心态,其实早已成为茅台营销的重要筹码。
“大家不是不想花钱,是怕钱花得不够值”——这句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的话,正是茅台策略的注脚。哪怕是一瓶上千元的公斤装,只要“送你一瓶飞天”这个动作到位了,消费者心里的衡量天平就会倾斜。
在其他品牌一味打折清库存的时刻,茅台用赠送的方式打通了“高价酒”的心理壁垒。这种方式不降价、不伤品牌调性,还能有效刺激消费决策,显然比直接打折更聪明。
从“茅台热”到“茅台情绪”,酒企开始玩心理战
近年,“茅台热”早已不只是白酒行业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围绕着“喝不到”“抢不到”“预约不上”的舆情,逐渐演变成一种集体心理:有茅台的人在自豪,没茅台的人在焦虑,排队预约不中的人在抱怨。
这本质上不再是“酒的供应问题”,而是消费情绪被资本化和产品化的过程。茅台极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价格调整,而是用控制节奏、微调库存、设置奖励等方式,激发购买冲动。
直营店这次“送飞天”,看似是活动,实则是一种策略回补。通过对高净值消费者的奖赏心理的刺激,重新唤起那种“我被优待”的尊贵感,让用户从“抢不到”的挫败中解脱出来。
背后逻辑:价格不是问题,稀缺才是核心
有人批评茅台“套路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看懂了当代中产及以上阶层的消费心理。比起绝对价格,他们更在意相对“划算”;比起喝得爽,他们更在意“拿得出手”;比起拥有多少,他们更在意“别人有没有”。
因此,茅台并不急于下调价格去刺激销量,而是通过人为制造的稀缺和象征性“奖励”,让消费者主动“自我说服”——不是我花得起,而是我赚到了。
这种营销逻辑不仅维护了品牌溢价,还强化了用户的情感黏性。哪怕只是多送一瓶飞天,也足以成为朋友圈的谈资,甚至是一种“我被照顾”的标志。
结语
茅台从来就不是一个只卖酒的品牌,它更像是在销售一种“社交筹码”。这次“买大瓶送小瓶”的做法,既不是促销,也不是清货,而是一次精确瞄准用户情绪的反向营销。
“只要给点甜头,再贵也有人咬牙冲”,这是茅台营销的真实写照。它不打折,却通过不断调控心理杠杆,让消费者自己给产品贴上“值得拥有”的标签。
真正的好营销,不是让你知道值,而是让你觉得不买就亏。这一点上,茅台的确拿捏到位。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