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买家不再下订单,美国大豆无处可去,美国豆农的生计面临严重冲击。对此,特朗普宣布,将出台农业扶持措施,但资金来源仍然无法确定。在舆论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特朗普对华发起报复,扬言要停止与中国的食用油贸易。那么,特朗普是如何对华发起报复行动的?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近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持续紧张,美国总统特朗普反复的关税政策,给中美双边贸易造成严重阻碍。受此影响,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陷入停滞。一方面,由于关税激增,购买美国大豆的成本和风险不断上升,其国际竞争优势不再,中国买家出于避险心理选择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另一方面,大豆进口渠道更加多元化,可以避免中国买家受到美方的掣肘,更有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到9月,美国粮食运输船在中国主要粮食码头的靠岸艘次同比下降56%,从7月起,靠岸艘次更是直接挂零。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粮食的对华出口呈下降甚至停止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粮食运输船则不断增加,仅5月以来,平均每月都有超过40艘次南美粮食运输船靠岸。显然,美国在中国的粮食市场份额,正在被南美国家占据。
对此,不少美国豆农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豆子怨声载道,纷纷在社交平台抱怨大豆“无处可去”。此外,美国大豆协会还不断喊话特朗普,要求政府尽快解决大豆销量问题。为此,美方不断敦促亚洲、非洲的国家增加采购美国大豆,但收效甚微。
在舆论压力下,特朗普还宣布将出台农业扶持措施,但由于美国政府停摆被搁置。为此,特朗普还和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农业扶持资金的来源。此前,美方曾声称,或将考虑动用关税收入,来作为农业扶持计划的资金。也就是说,美国对他国征收的高额税收,将用于农民补贴。然而,在政府停摆后,不少豆农对补贴计划不抱希望,更期盼白宫解决大豆销量问题。
随着大豆收获季节的结束,大量豆子仍然滞销,美国豆农的恐慌情绪还在进一步蔓延,对特朗普的不满情绪也愈发严重。为了平息舆论,维护农业州的选票,特朗普对华发起报复行动,声称考虑禁止中国食油进口。
就在当地时间10月14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正在考虑终止包括食用油相关领域在内的对华部分贸易,以报复中国买家停止购买美国大豆。他宣称,美国可以自己生产食用油,不需要从中国进口。同时,他诬指中国买家“故意不购买美国大豆”,是所谓的“经济敌对行为”。这种颠倒黑白的说法,无疑是想把经济行为政治化,从而抹黑中方的国际形象。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威胁禁止中国食油进口,还传递出两重信号。一是在农业贸易领域,中方的反制措施直击美国痛点,挑动了特朗普的敏感神经。虽然大豆交易所涉及的金额不算太高,但受到影响的豆农群体却来自关键摇摆州,对共和党的选票尤为重要。如果特朗普不尽快解决,明年的中期选举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仍然缺乏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在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他仍然没有意识到,胁迫和施压对中国来说没有用,这是美国长期以来的霸权主义作祟的结果。对此,中国商务部早已明确表示,边谈边恐吓的做法不是和中国相处的正确之道。如果美国执意要打贸易战,中方将奉陪到底。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