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不,只有命好的人才有书读

如果命运不曾给你一扇窗,再多的努力也只能原地打转。

这些年,我们耳熟能详的“读书改变命运”,像一句自带光环的咒语,被反复播送于无数个清晨和夜晚。

可是,真的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读书权利吗?当你看到城市灯火下拥挤的大街,或者乡村破败的土房,你会发现,有些人生来就和“改变命运”四个字隔着千山万水。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看那个关于“希望小学”的公益广告。

湿漉漉的眼睛、脏兮兮的课桌、一张写着“我要读书”的纸条。

那时候我天真地相信,只要愿意,就会有老师、有课堂、有新书包,仿佛知识这东西伸手就能碰到。

但真正长大后,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我才明白:“想读书”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有一个发小叫林子。我们同龄,上学路上常常结伴。

小学一年级,他买不起新书包,只能用母亲缝的布袋盛几本课本;他的作业本总是薄薄一摞,铅笔头快断成一根烟。

他爸妈外出打工,每次回来都匆匆离开,留他一人在家。但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以为他会一路考上理想的大学,走到城里、见更大的世界。

可现实太残酷。初三那年,他父亲生病住院,家里再撑不下去。

林子退学了,印象中只剩那天清晨,他背着空书包,神情倔强却无力。

我问他还会不会回来读书,他笑了,“书?以后怕是没命读了。”

可能有人会说,每个人的命都是自己争取的,你只要足够拼就能逆袭。

可多少人拼尽全部却还是被困在原地?在你埋怨某些人“不思进取”时,也许他们只是无奈吞下生活的钉子。

比如偏远山区那些贴满对联的破屋里,住着几个上不起学的孩子;或者,在某个偏僻小镇,妈妈走了,爸爸喝醉,稚嫩的手要给全家做饭。

这些孩子没机会接触更多的书本,更没有精力管什么“改变命运”。

再比如我的大学室友阿慧。她的家在贫困县,父母早早外出务工,她自己带着妹妹一起长大。

每学期刚开学,她的钱就快花光,那段日子,我们都劝她找兼职,可她却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熬到深夜睡不着。

一次偶然,她跟我说起高三那年,因为学费凑不齐,她想过要放弃高考。

“我觉得自己太天真了,原来不是人人都能好好读书。”她的话让我突然心酸。

幸运的是,她最终得到了扶贫助学金,有了继续念书的资格。

如果她没有遇到那个政策,或者没有公益机构的资助——也许,她和林子一样,人生就此改写,从此偏离所谓的“阶层跃迁”。

她常开玩笑:读书确实能改变命运,但首先得“有命读完”。

城市与乡村、家庭差异、资源分布,这些皱褶如海浪,把我们推远又拉近。

我们歌颂天赋、努力,却忘了有些人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向往逆袭、传奇,却忽略那些努力挣扎却始终“原地打转”的普通人。

有时候命比努力还重要,这句话虽听来残酷,却难以否认。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许失学只是一次事故,一份变故。

出生决定选择,资源决定可能。我们赞美“寒门贵子”,其实是因为他们太少太难;我们膜拜“鲤鱼跃龙门”,是因为绝大多数鲤鱼甚至没有靠近龙门的运气。

但故事并非只有阴暗。哪怕艰辛,也的确有一部分人,通过书本拼出了光亮。

只是,命运这堵无形墙,有时真的高得让人无能为力。

写到这里,我不想单纯去否定“读书改变命运”,而是想提醒每一个有幸坐在课堂讲台前的人,懂得珍惜

。当你能安心在灯下翻书的时候,别忘记林子、阿慧,还有那些挣扎中的身影。

当命运给了你机会,请不要浪费它,那是许多人一生都换不来的奢侈。

也许,“只有命好的人才有书读”里藏着太多苦涩与无奈。

但我更希望有一天,这句话可以在我们心里消散,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打开书卷的权利,让努力和汗水,不再输在最开始的起跑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美文   林子   努力   孩子   书包   原地   命运   鲤鱼   机会   常开   书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