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折叠屏手机大变局

文 | 阑夕

自从主流手机厂商都已入局折叠屏以来,晋西北就乱成了一锅粥。

若以三星发布Galaxy Fold的2019年为起点,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就以年均40%以上的增长率一路狂飙,即使是在智能手机大盘下行的环境里,表现依然相当亮眼。

盛况之下,又以中国市场的风光独好,在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市场份额里,足足占到了66%,在今年Q1全球市场的增速放缓到9%的同时,中国依然热卖出了284万台折叠屏手机,同比增长53%,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折叠屏手机在材料、工艺和体验等多个层面的突破,它唯独能在国内「卷」出一片红海并非意外,而是技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喷发的自然结果,并实现了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中国品牌的三段跳。

就连苹果也将在1-2年后推出自家折叠屏iPhone的传闻,都有了版本过时的普遍观感,恍惚间如有新旧交替的钟声长鸣,无论如何,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而在此间的厮杀中,荣耀的进场,却为所有意图All In折叠屏的手机厂商们,扎扎实实的打了个样。

· · ·

这几天,数码博主几乎都在晒出荣耀为新机设计的发布会邀请函,夹在其中的一片轻如蝉翼的黑色金属物,竟然来自荣耀Magic V5的电池。

从荣耀开始生产折叠屏手机伊始,「既要又要」的产品主张就成了一张明牌:

既要轻薄,又要满血,不能为了轻薄而牺牲性能,也拒绝「板砖式」的厚重造型,从第一代Magic V折叠屏开始,荣耀就一直在突破行业轻薄极限,荣耀Magic V2以9.9mm厚度,首次将折叠屏带入「毫米时代」;荣耀Magic V3以9.2mm厚度再次刷新行业极限,推动轻薄性能并进;现在,荣耀Magic V5以8.8mm厚度、217g重量,再创全球最轻薄折叠屏新纪录,直奔折叠屏机皇而来。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荣耀为行业上的第一节课,为了折叠而折叠的机会主义,是没有意义的。

上面说了,折叠屏手机在中国市场火热,理论上应该形成百花齐放的势力版图,但迄今为止,市场集中度反而居高不下,折射出各大厂商的「蹭流量」心态。

荣耀在2022年发布了第一款折叠屏手机,3年时间过去,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是坐二望一,并以一年一代的迭代周期,把Magic系列折叠屏做成了整个行业里的最大变量,引发不少消费者好评。

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荣耀的成功,其实建立在一个关乎第一性原理的判断之上,即:不是把折叠屏手机视为一个每年千万级出货量的细分市场,而是立足于一个每年十亿级出货量的通用市场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站的高度不一样,视野可能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把折叠屏手机当成细分市场,对手就只会是其他的折叠屏产品,竞争方式也就容易变成田忌赛马,这是一条容易走的路,选择它倒是无可厚非,但格局至此,折叠屏手机的次要属性也就更加突出了,要么是发烧友的玩具,要么是迎来送往的礼品,总体而言还是尝鲜居多。

但荣耀选的是另一条崎岖的路,以中高端主力机为目标市场,意味着自己的折叠品产品必须提供增益价值,折叠本身所在的赛道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一代手机,横纵都要能打,绝不能因为是折叠屏型号,就理所当然的做出些许妥协,哪怕行业里都是这么做的。

或者说,再多的描述,都不如荣耀Magic V5亲自给出答案,要来得直观简洁。

· · ·

在荣耀Magic V5的定位里,智能体手机的标签分量,恐怕还要高于折叠屏手机。

众所周知,折叠屏的分屏模式,天然适合生产力场景,但在很多时候,拖累用户体验的,不是硬件本身,而是生态贫瘠,所谓的AI手机多如牛毛,但在离了示范应用的舒适区后,人工智能和人工智障的二象性又让人无法容忍。

而荣耀Magic V5直接瞄准了PC级的生产力水平,不但覆盖了多屏协调的高频操作,还把系统智能体YOYO从响应式的待机模式里「解放」了出来,赋予了陪伴式的原生服务能力。

对大模型运作原理有所理解的都知道,从被动接话到主动做事,看起来只是行为模式有所改变,但实现难度的跨越却是指数级的,因为这需要非常丰富且准确的上下文资源。

前段时间,AI行业的大牛Andrej Karpathy抛出了一个奇特的观点,表示提示词工程这个名字是有误差的,更好的叫法应该是上下文工程,因为在Agent的时代到来之际,不充分的上下文会显著降低指令的遵循性,最终以增加错误率的方式给出回应。

举个例子,YOYO的分屏处理能力,可以实现「言出法随」的交互效果,比如同时打开抖音和携程,让YOYO读取视频里的景点信息,同时去携程上买票订房,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强大的上下文——或者说记忆——能力支持,因为用户关心的不止是AI能不能代劳,还得信任AI不会吃亏。

想象一下,AI做完这些事情,用户出门着急打车,AI还停留在每个页面需要用户输入指令的程度,多平台叫到车后,并没有自动取消导致两个司机一起打电话,顷刻之间,用户对于科技的惊叹就会被愤怒的心情取代……

当其他手机厂商还在按部就班的寄望于基座模型的进步——只负责接入和微调,然后不断的拿着锤子找钉子——荣耀就意识到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强大的上下文处理能力,只有PC级的性能才能办到,这才有了荣耀Magic V5的满血诞生。

不是要用手机替代PC,而是必须具有PC标准的性能,才可以满足荣耀对于智能体手机「生态赋能」的要求。

理解了这样的因果关系,就能理解荣耀Magic V5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必要和强势。

· · ·

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不可能三角」,在于轻薄、续航、精致耐用的无法兼得;

轻薄且可靠,换来的是是电池缩水,续航也可靠,代价是厚重如砖,轻薄还续航,意味着试验技术过多而难以量产。

反过来说,如果不够轻薄,用户的携带、使用、甚至是选择就会迟疑,降低拿它高频协作的时间,AI的屠龙之技只能望洋兴叹。

若是续航有限,则变相的拉低了一台手机作为生产力工具的易用性,离不了充电线或是充电宝的手机,即便有着PC的性能,也没有底气对标PC的强度。

可靠性更是一切叙事的基础,单叠片厚度0.18毫米的高硅电池、航天特种纤维的后壳材料、微米级精度的鲁班榫卯式缓震铰链,皆为厚积薄发的技术应用。

前沿技术的集合堆叠,最终造就了荣耀Magic V5这么一款有史以来最为轻薄的折叠旗舰,裸机状态下要比很多直板手机还轻,同时却有6100mAh的电池容量,同样开创了折叠机型的纪录。

一步不退,步步不退。

有了这次开门红,再去回望荣耀阿尔法战略的发布,其前瞻性已是不言而喻。

在MWC 2025的展台上,荣耀宣布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全面转型,用流行的概念来说,这个决策充满了经济上行的美,作为头部大厂,这意味着荣耀愿意主动催熟供应链,把更多的机会,释放给上下游的入局者。

平均每年,荣耀会在AI上投入至少150亿人民币——在国产手机厂商的公开表态里是最多的——先从智能体的共创开始,再到物理和具身的边界,最后由AGI重塑文明,这种规模的投入和兴奋,更是把观感恍然带回了百舸争流的移动互联网初期,软件爆发和硬件创新相互成就的时光,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我愿称之为科技业的文艺复兴。

无论是对供应链的溢价空间探索——比如这次的青海湖刀片电池——还是对AI落地的积极拉动,其价值都在于让中国的技术成分变得更值钱,摆脱无效竞争的泥潭,最后构成AI终端生态固然不止荣耀一家公司,但席位的排序,一定会决定分配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数码   手机   荣耀   三星   轻薄   上下文   用户   行业   厚度   中国   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