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文缘】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独坐在窗外的栈台,凝视着远边的山泽,想起好几天前还在商场徘徊,目睹流连在月饼货架旁的客人,才想起又到中秋了!

我不是没有情怀的人,多少个节日都过了,但对节庆的事儿还多少忆旧于心,更何况今年是国庆与中秋相伴呢!只是因为脚板中风敷了好几天,屋外的喧闹几乎被屏障。

因此,一杯老茶,面对窗景,总有旧时情感回梦脑中。

月是故乡明

出生于山乡小村的我,旧时的中秋没有很特殊的记忆,家境的困难没有让幼年的我吃上月饼。记得当时月饼特别的希少,没几户人家买得起,但凡吃得起也只能将一个月饼分成多份,大人小孩一人一份,也就是一小块,连火柴盒大小都不到。

然而,那种满心的欢乐无法言明。

那年,还读小学的我,中秋那天下起了小雨,中午吃过后就牵着牛到田垌去,这叫放牛。细雨中的田野,特别的娇润,微熟的稻田泛着淡黄,微干的田块只留下田里的边沟,秋风轻送,稻叶轻拽。

家中的月圆

这是中秋的时日,牧归的时候已是下午5点,西边山峰因雨后没有往日的霞光落阳,小村特别的沉静。

也许是上天的眷恋,有意给小村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晚上七点多钟,天空微露,东边将军岭天际呈现几股斑黄,将已沉黑的山村田园增添了一丝亮色。

我跑到村里的晒谷场,那是因为谷场非常开阔,三个生产队的谷子都在这里晒。谷场上堆上好几堆谷垛,是秋季水稻早熟的品种,数量不多,听说是二队刚收割的。谷堆被加盖了竹席,一种用来保护谷子不被雨淋的竹片编成的席子。

“花好月圆”

席子上压着根木条及砖块,保证了竹席不被风吹走。此时的谷场,来了许多村里的儿童小孩,围着谷堆做着游戏。

我坐在晒场的边旁,下方还是喷香的稻子,还有条小溪沟,因溪流流经石头产生潺潺水声,十分的动听。

接近九点的时候,东偏南侧飘着白云,在黑夜中特别的显眼。我想这是月亮归来的时刻。真的,不多时,大莫坳山际上泛起了月光,虽然有云朵飘隐,时显时约,但总算是月圆高照,山村泻银。

乡村风景“月门”

十点钟后,天空更是放浪,飘云渐去,月亮徐叙升近,圆如筛箕(乡村筛箕是圆形的),连月上的“桂树”都能看到。缕缕的月光映照谷场,皎洁明净,没有半点杂色。

家乡的明月就是圆,就是亮,就是有情。晌午的细雨没能挡住夜间的“婵娟”。我对村里中秋的月亮难以淡化,因为自孩童到初中我都是在村里过。村里的学校能开到初中,因此每年都是在今夜一样度过,而且都来到晒场,与同龄人游戏,欣赏银光泻地,听成人说天上月亮的故事。

“月映碧峰”

我大伯就是其中之一,叫大伯他那时也就四十出头,但他对村里的物候天象如数家珍。他知道每逢重阳,前后2~3天村里必有大雁飞过,很是壮观。他知道中秋节月亮必定是在蛤田冲上升起,然后慢慢在把田山隐去。看月亮最好的地方就是晒场,或者村中的高处“荔枝坪”。

“荔枝坪”是村里的高地,连片房屋的后面保留着好七、八棵老荔枝树,树龄已近百年。树下是一片平地,平常种点花生、黄豆什么的,到了秋后就成了村里小众集聚聊天的地方,每逢月圆,天气清新之时,都有村民小孩在此共乐。

“月枝桂树”

今日正值国庆假期,更是中秋月明之时,靠倚着窗栏,情绪怀想。不是去追忆往日的贫寒,家境的艰难,而是在这特殊的时刻,用自己拍照且充满意境的图幅通过今夜之明月送去祝福!

“月宫瑶池 腾龙戏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美文   冬雨   故乡   村里   月亮   中秋   晒场   月圆   月饼   小村   谷堆   荔枝   竹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