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媒体《日经亚洲》爆料:“美国对华芯片制裁非但没有遏制中国技术的发展,反而催生了中国在成熟芯片领域的“火箭式”突破。中国正在成熟芯片领域,将欧美老牌企业逼入绝境。”
我们先来看美国对华芯片采取哪些限制措施:
2019年5月,美商务部将华为及其50多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自此拉开了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序幕。
之后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寒武纪、上海微电子、中科院计算所等几百个芯片领域的实体被列入“实体清单”。囊括了存储芯片、AI芯片、半导体设备、芯片研发、设计等等。
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在海外技术、材料、零部件的获得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其发展。
先进芯片出口方面:主要是先进的算力芯片,涉及英伟达、AMD、英特尔等企业,A100、H100、MI350系列等。
芯片设计方面:先进的EDA工具被限制使用,要知道EDA是“芯片之母”,是芯片设计的必需工具,但长期以来被新思科技、铿腾电子、西门子EDA把控,国产EDA软件无法满足先进芯片的设计要求。
芯片制造方面:7nm以下先进芯片的代工厂商只有台积电、三星,但是在美商务部的要求下,这两家公司都拒绝为内地企业代工7nm以下工艺的芯片。
半导体设备方面:美、日、荷三国掌控着全球91.6%的半导体设备,先进的光刻机更是被荷兰ASML全部垄断。但是美、日、荷三国在2022年、2023年先后出台了半导体设备限制出口政策。
这一系列的动作,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中国芯片的发展,造成的影响自然不必多说,曾一度导致华为手机没有5G可用。
但是,中国芯片企业硬是咬牙努力实现了突围,尤其是在28nm以上成熟领域。
海外研究机构报道,中国成熟工艺的芯片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37%,排在第二位,而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变为43%,大陆将取代中国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成熟工艺芯片制造基地。
中芯国际斥资1500亿,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新建4座晶圆厂,全部投产后,产能可增加35万片/月。
华虹集团在无锡投资470亿,新建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新增产能8.3万片/月。
北电集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30亿元,规划总产能5万片/月。
晶合集成在合肥投资210亿元,新建了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
新昇半导体的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建成后产能将达到120万片/月,在现有基础上翻倍。
积塔半导体、南京华天集成、无锡华虹、三安光电、方正微电子也纷纷加入了芯片扩展大战中。
这背后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只有完善的产业链带来了极致的“高性价比”。
国产芯片已经掌握了成熟工艺的EDA、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的全产业链。
EDA方面我们有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完全可以实现14nm以上的芯片设计。
芯片设计领域我们有华为海思、紫光集团、阿里平头哥、寒武纪、百度等等,从3nm到45nm都能设计。
制造方面,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可以满足14nm以上的芯片制造需求。合肥晶合集成,北电集成均实现了28nm工艺的量产
封装测试方面,国内的长电科技已经做到了4nm,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安靠和日月光。
半导体设备方面,也涌现出了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上海微电子、华卓精科等优秀企业。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做到了5nm,直接打入台积电供应链。
半导体材料方面,我们也跻身全球前六,打破了日企的垄断。
这种完善的产业链,叠加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让中国半导体更具价格优势。
碳化硅衬底方面,欧美日企业供应的6英寸碳化硅衬底报价高达800-1000美元/片,但是国内企业天科合达、山东天岳报价400美元/片,直接腰斩。
海外的长晶炉价格在400万-500万美元左右,而北方华创的长晶炉报价只有200万美元;同样中微公司的国产刻蚀机价格要比美国的低20%左右,并且交货时间短3个月。
中国工业电价在0.4元-0.6元/度左右,而台积电工厂所在的亚利桑那州的工业电价达到了0.15美元/度,换算成人民超过了1元/度,就这还是低电价地区。
此外中国的人工、用水方面也具备很大优势,在这种优势下,中国芯片正将海外芯片企业逼得节节后退。
手机SoC领域,华为麒麟芯片的量产让高通对中国市场出口芯片下降了4000万-5000万颗,业绩影响高达几百亿。
存储芯片方面,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份额达8.1%,首次进入全球第六大厂商行列,产能达到了20万片/月,成本降至0.03美元/GB。长鑫存储在全球DRAM市场份额将在2025年达到10%以上。
三星、美光这些存储芯片巨头则出现了“量价齐跌现象”,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分别下降12.2%和4.3%。过去动辄几百元、上千元的硬盘直接打5折,甚至降低至100元、200元左右。
汽车芯片市场上,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被誉为“汽车芯片三巨头”,即便在2023年时市场占比也达到了33%。
但是2024年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的营收分别下滑了23.2%、5%和8%,意法半导体的净利润更是直接暴跌了6成,这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有些突兀。
而国产汽车芯片企业比亚迪、紫光则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局面。
更为明显的是中国芯片出口额的增长,2014年我国出口芯片额度为4372亿元,到了2024年达到了1.14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步增长至6502.6亿元,同比增长20.3%。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中国芯片在成熟工艺上已经势不可挡,拿下全球第一的宝座指日可待。难怪日媒说中国在成熟芯片领域,将欧美老牌企业逼入绝境。
中国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更加努力、更加坚韧,这样的民族谁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我是铭程,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