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而在众多危险因素中,吸烟是被科学证实的、可干预的重要诱因。了解吸烟与脑卒中的关联,对预防疾病发生意义重大。
吸烟如何“步步紧逼”诱发脑卒中?
吸烟对血管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其诱发脑卒中的机制复杂且多维度,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摧毁”脑血管健康:
损伤血管内皮
香烟燃烧产生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健康的血管内皮如同光滑的“内壁”,能防止血液中的脂质沉积;而受损的内皮则像“粗糙的管道”,会导致血小板聚集、脂质附着,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脑卒中埋下隐患。
升高血液黏稠度
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导致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脑血管,就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70%~80%)。
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吸烟会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长期吸烟会导致脑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增加脑梗死风险;同时,脆弱的血管也可能因血压波动破裂,引发出血性脑卒中。
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吸烟会导致血管持续痉挛,使脑血管的血流灌注减少,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一步降低脑血管的耐受力,增加脑卒中发作的可能性。
数据说话:吸烟与脑卒中的“亲密关系”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4倍,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风险越高。例如,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高3倍以上。
即使是“少量吸烟”(每天少于10支),也会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研究显示,吸烟年限超过10年的人群,无论吸烟量多少,脑血管损伤的累积效应已不可忽视。
被动吸烟(二手烟)同样危险。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非吸烟者,脑卒中风险会增加20%~30%,这是因为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与主动吸烟并无本质区别,同样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液黏稠度。
戒烟:降低脑卒中风险的“有效手段”
值得庆幸的是,吸烟对脑血管的损害是“可逆的”。研究表明:
戒烟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会随时间逐渐降低。戒烟1年后,风险可下降约50%;戒烟5年以上,风险可接近不吸烟者水平。
对于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戒烟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同时减少心肌梗死、肺癌等其他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
吸烟如何“步步紧逼”诱发脑卒中?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与急救
除了戒烟,掌握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和急救知识同样关键。国际通用的“FAST原则”可帮助快速识别:
F(Face 面部):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
A(Arm 肢体):让患者抬起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肢体无力、下垂;
S(Speech 言语):让患者说话,观察是否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T(Time 时间):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症状,立即拨打120,时间就是大脑!
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极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4.5小时内可静脉溶栓,6小时内可动脉取栓),及时送医能最大程度减少脑组织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吸烟是脑卒中的“隐形杀手”,但它并非不可战胜。远离烟草(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不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人的守护。同时,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都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行动,远离烟草,守护脑血管健康,为生命“保驾护航”。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