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温中暑:这份“保命指南”,请务必收好!

连日酷暑,阳光灼灼,大地如蒸。在这样的高温下,十分容易突发中暑。高温中暑绝非小事,它如猛虎般潜伏在酷暑之下,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这份“高温保命指南”,请务必仔细阅读!

高温中暑,离我们有多近?

中暑,是身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急性病症。它悄然发生,却进展迅猛,切莫轻视!中暑的三个阶段:

先兆中暑: 大汗淋漓、口渴难耐、头晕眼花、四肢发软、注意力难集中。此时若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休息补水,可快速缓解。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常超过38°C)、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恶心呕吐、心跳加速。此时需立即处理并休息。

重度中暑(热射病):这是最凶险的阶段!体温急剧飙升(常超过40°C)、意识不清(如胡言乱语、抽搐甚至昏迷)、皮肤干热无汗。这是真正的医疗急症,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哪些人群最需警惕?

高温之下,人人需防,但以下人群风险更高:

1. 户外劳动者:田间劳作的乡亲、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

2. 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对炎热感知可能不敏感。

3. 婴幼儿及儿童:体温调节系统发育未完善。

患有慢性病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4. 肥胖人群。

5. 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工作或活动者(如大棚作业、厨房工作者)。

预防中暑,关键在行动!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请大家务必做到:

1. 避开烈日,巧选时间

最热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或重体力劳动。农活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必须外出时:务必戴宽檐帽、穿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佩戴太阳镜,携带充足饮水。尽量选择树荫下行走。

2. 足量饮水,莫等口渴

定时定量饮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不应少于1.5-2升,高温或劳动出汗多时,需增加到2-3升甚至更多。

补充电解质: 出汗多时,可适量饮用含盐分的饮品(如淡盐水、盐茶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家中自制的绿豆汤、酸梅汤也是解暑佳品(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含糖量)。

避免饮用:大量饮用冰水(易引发胃肠不适)、含糖过高饮料、浓茶、咖啡及酒精饮品(会加速脱水)。

3. 营造凉爽环境

室内:合理使用电扇、空调降低室温(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28°C为宜,避免直吹)。拉上窗帘或百叶窗遮挡阳光。早晚凉爽时开窗通风。

室外劳作点:尽可能在树荫下或搭建临时遮阳棚休息。利用水井水、湿毛巾进行物理降温。

4. 保证充足休息与营养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午间争取小憩片刻。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水分的瓜果蔬菜(如西瓜、黄瓜、番茄、冬瓜等),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蛋、豆制品)。

5. 特别提醒

切勿将老人、儿童单独留在高温封闭的车内!短短几分钟车内温度就可能致命!

农药喷洒作业时,务必穿戴防护服(但需注意透气性),选择清晨或傍晚,缩短单次作业时间,严防农药中毒与中暑叠加风险!作业后及时清洗。

注 意

遇到中暑,刻不容缓!

牢记急救四字诀:移、降、补、送!

1. 移: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树荫下、空调房等)。让其平躺,**抬高双脚**(15-30厘米),利于血液回流心脏。

2. 降:快速物理降温!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非冰水)擦拭全身,特别是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或用冷水浸湿的毛巾、衣物包裹体。持续扇风(可用电扇或手扇),加速散热。条件允许时,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置于上述大血管处。目标:尽快将体温降到38°C以下!

3. 补: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切勿强行灌喂意识不清者!

4. 送:对于先兆或轻度中暑者,经上述处理症状缓解后,仍需密切观察,安静休息。一旦出现高热(体温超过40°C)、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重度中暑(热射病)表现,或轻度中暑者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期间,持续进行物理降温至关重要!

重要提醒:不要迷信“掐人中”!这并不能有效缓解中暑症状,反而可能耽误宝贵的降温时间!

健康是福,平安是金!面对滚滚热浪,让我们把预防做在前头,把安全记在心间。多一份警惕,少一份风险;多一份准备,少一份伤害。

原标题:《预防高温中暑:这份“保命指南”,请务必收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养生   高温   指南   体温   作业   盐分   饮水   树荫   口渴   饮料   意识   衣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