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朝暮古今
今天的中国真的不一样了!
曾经的我们好不容易自力更生发展起来,于是也想着帮助别人一把。
当时中国见英国电力设施一团糟,于是带着顶尖技术,还有1900亿资金来到英国帮忙。
然而后来中国却突然选择撤资,留下一个烂摊子给英国,任凭英国现在如何哀求也爱搭不理。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5 年的英国,正被电力短缺折磨得焦头烂额。
全国 40% 的电力设施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8 座核电站和 12 家煤电厂眼瞅着要在十年内退休。
更要命的是,英国政府之前拍胸脯保证 2025 年实现碳中和,要关掉所有燃煤电厂。
而且风电、太阳能等间歇性电源尚未形成稳定支撑,英国一直极力鼓吹的欣克利角 C 核电站因资金和技术争议进展缓慢,其规划的 3.2 吉瓦容量在 2015 年仅完成前期筹备。
这也就意味着,英国根本没办法自行再发展电力设施。
而且就在这年,英国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风雨 “德斯蒙德”,导致北部 6 万余户停电。
就在英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中国带着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 来了。
安全方面特别靠谱,有好几层保护,就算遇到停电、地震这些突发情况,也能自己稳住,不会出大问题,别说一般事故,就算飞机撞上都不怕。
发电能力强还省钱,发电效率比传统设计高 15%,一台机组发的电,够一个大城市用一年,建起来还快,成本也比国外同类技术低,很划算。
后来法国电力集团(EDF)也加入进来,三方合作一度被媒体称为 “黄金组合”。
2015 年 10 月,中广核与 EDF 正式签约,中方投资占股 33.5%,金额约合 1900 亿人民币,共同建设欣克利角 C 核电站。
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建成后能满足英国 7% 的用电需求,还能创造 2.5 万个就业岗位,被英媒誉为 “中英黄金时代的标杆”。
然而,好景不长。2016 年,新任首相特蕾莎・梅突然叫停项目,说是要 “重新评估国家安全风险”。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想把中国排挤出去。
美国一直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2019 年更是直接把中广核列入制裁 “实体清单”,还施压英国 “必须在中美间选边站”。
英国在美国的授意下,开始系统性地排挤中方。
从 2020 年到 2022 年,英方先是把中广核从塞兹韦尔 C 项目强行踢出局,还想把中方 20% 的股份(价值 1900 亿人民币)转为 “英国纳税人税款”,结果被中方严词拒绝。
不仅如此,核心岗位不让中方人员参与,技术参数审查层层加码,甚至要求中方交出 “华龙一号” 的核心数据,这简直就是要挖中国的 “墙角”。
在经济上,英国也玩起了花样。单方面修改合同,要求中方承担超支风险。
原本 180 亿英镑的项目成本,一路飙升到 460 亿英镑。
2022 年,英国政府更是注资 1 亿英镑强行收购中广核剩余股份,彻底撕毁了协议。
面对英国的背信弃义,中国态度强硬,划清了合作红线。
撤资就是底线,“合作需平等尊重,而非单方面榨取。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该硬气时就硬气。”
中国的 “华龙一号” 在国内福建福清、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成功商运,发电量占巴国清洁能源的 30%,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同时,中国转向阿根廷、中东等新兴市场,明确对英国实施技术封锁。
“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中国撤资后,英国彻底陷入了深渊。
欣克利角 C 项目原本计划 2025 年完工,现在延到了 2031 年,工地半停工,成了当地人嘴里的 “钢铁废墟”。
为了填补电力缺口,英国不得不重启煤电厂,2023 年冬季电费暴涨 23%,300 万家庭欠缴电费,民众怨声载道。
法国电力集团(EDF)也和英国政府闹翻了,要求英政府承担超支费用,结果遭到拒绝,英法互撕,上演了一场 “狗咬狗” 的闹剧。
更惨的是,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接盘这个烂摊子,英国彻底陷入了国际孤立。
英国的教训深刻,迷信美国的安保承诺,甘当反华马前卒,结果牺牲了自身能源安全与国家信用,沦为国际笑柄。
“当初赶中国谈安全,如今求中国谈电价。”
中国则用 1900 亿交了学费,宣告 “忍让时代终结”:核心技术不给碰、核心利益不退让、核心尊严不妥协。
如今中企出海,先看对方 “合作诚意” 而非 “利益规模”。
大国合作,无尊重不前行。
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我们有实力、有底气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英国的今天,就是对那些不尊重合作伙伴的国家的警示。
未来,中国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与各国携手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