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林

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泽东主席的预言,决不是臆测,也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再加上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
这几天,全党全国人民都在学习四中全会公报。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本周四发布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使用了这八个字,来形容整个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历程。
公报还判断,接下来的“十五五”,我国的发展环境仍然会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这种增长格局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总有一天,美国要跟我们建交。1955年,他曾设想“十五五”赶上美国,彼时中国建设基础薄弱,但“争一口气”的民族意志点燃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火种。
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说:
“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我国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应该赶上美国。”
“李富春同志作过报告,不是说赶上美国不要一百年吗?这个看法我也赞成。 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是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
“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
毛泽东时代“赶超美国”的目标,源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集体记忆。
毛主席曾经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这可谓对毛泽东战略思维和眼光的最好注解。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