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粮食库存,尤其是稻谷储备,一直稳坐全球头把交椅,手里攥着超过1亿吨的存量,差不多占全世界一半多。
可偏偏在2025年上半年,海关总署的数据一出炉,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1到5月,大米进口量同比猛涨86.8%,单月最高增幅甚至冲到77.6%。库存那么多,还进口干啥?
有人说中国在扫荡全球粮食,有人担心国内粮仓是不是出问题了。其实,这是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玩的一手聪明牌,利用低价机会搞套利,顺带调整国内供应结构。

2025年1到5月,中国进口大米及相关产品122万吨,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大截。
为什么会这样?国际大米市场在2024年底就乱套了,印度作为大米出口大国,突然松绑出口限制,本来是为了稳住自家市场,结果全球米价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
越南碎米价格跌了20.1%,泰国香米也砸到两年最低点,印度5%碎米的到岸价,只相当于中国国产米的六成。这时候,中国企业一看,进口米这么便宜,干嘛不买?
国内稻谷拍卖成交率低迷,一季度才1.4%,市场主体用行动投票,转头就去国际上捡便宜货。这不是被动抢购,而是主动出击,抓住价格差赚一把。

中国稻谷库存高企,这点没争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显示,储备量超1亿吨,主要用来调控市场,不是天天扔到流通环节。2025年进口大米均价3545元一吨,同比跌17.2%,比华南地区本地米还划算。
企业算账算得精明,越南、印度、泰国这些出口国为了抢中国市场,互相压价,中国坐收渔翁之利。数据上看,越南进口量从去年同期几乎为零,跳到近10万吨,印度和泰国也跟上。
人民币汇率稳稳的,在7.15到7.21区间晃悠,企业敢签长单囤货。反观其他地方,阿根廷比索贬值超100%,土耳其里拉跌60%,出口商宁愿用人民币结算,避开风险。中国就这样成了全球粮食贸易的稳定锚。
玉米和小麦进口量几乎腰斩,大米却逆势而上,用国际低价米填市场空缺,既保供应,又省财政补贴。国内储备兜底,国际资源补位,这路子走得稳当。
东亚粮食贸易圈子挺有意思,韩国从中国买低价米,转手高价卖给日本,日本那边高关税护着,每年只从韩国进2万吨。这循环在中国主导下,越来越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倾斜。中国不光是买家,还在重塑规则,通过进口调节供需,让国际米价理性回归。

2024年印度放开出口后,全球大米供应一下子宽松起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24到2025年,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超5亿吨,出口量也上行。泰国、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雨季丰收,库存压力大,只能降价出货。
中国抓住这个窗口,进口激增,但总量还在可控范围。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到4月整体粮食进口3182万吨,同比降39.9%,主要是玉米大豆减了,大米部分补上。为什么这么干?因为国内稻谷产大于需,自给率超100%,进口只是调剂,不是依赖。
套利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利用价差。国际米价低迷,中国企业大量采购,压低国内市场压力。农业农村部在2025年强调,粮食安全要靠科技和储备双轮驱动。
2025年3月到5月,进口高峰期,企业从港口拉货,补充终端市场。全球来看,这波博弈让中国在资源配置上更灵活。其他国家呢?印度出口猛增,但国内价格也稳不住;越南农户受益,但竞争激烈。中国的角色,从被动进口转向主动调控,体现了农业大国的智慧。

2025年下半年,进口势头没停。1到9月农产品贸易数据,大米输入保持高位,国内稻价稳。国际米价在竞争中理性回落,中国通过调节,推动全球资源优化。
农业农村部报告指出,储备保底线,国际补缺口,这路径越来越清晰。各方定位明朗,中国主导买方,日本守壁垒,韩国转手。越南泰国调整供应,印度放松政策。
国内企业优化库存,消费者受益于多样选择。博弈结果,中国粮食路径稳,供应平衡。这事儿启示大,农业大国在新时代,得会用市场手段突围。
总的来说,这不是粮食危机信号,而是中国聪明应对国际变局。未来,全球粮食格局还会变,中国手握库存和需求,继续玩转博弈。

参考资料
联合国:未来三月非洲萨赫勒地区将有18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央视新闻 [引用日期2022-05-21]
沃野展新姿 粮丰安民心——大安区奋力书写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答卷 -.自贡网 - 在这里,读懂盐都 [引用日期2023-05-27]
自流井区:筑牢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粮食安全防线 -.自贡网 - 在这里,读懂盐都 [引用日期2023-06-09]
受权发布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新华网.2024-02-04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央视新闻.2025-02-23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