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今日寒露,记得:1不洗,2不空,吃3样,可别大意了!


寒露一过,凉意更浓,天干气躁,身体的“报警器”也开始频繁响起。

若是这时候还不注意,一些本能的小习惯,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病根。


寒露这天,不洗这地方,病气才不钻进来

寒露前后,洗头的时间可得挑一挑。晚上洗头的人不少,图个干净清爽,但这天开始,夜里洗头不吹干,真的容易出事。

头顶是个“风口”,一旦头发湿着入睡,凉气顺着毛孔钻进去,第二天头疼脖子僵硬,可不是巧合。中医讲“风邪入络”,其实从现代医学看,是因为头部血管受冷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容易引发偏头痛颈肩肌肉紧张


尤其是老年人、体寒的人、风湿关节炎患者,更容易受影响。一到阴雨天或气温骤降时,关节就像“老旧门轴”一样嘎吱作响,疼得人晚上都睡不踏实。

这时候,洗头最好选在白天,太阳还在的时候洗,洗完马上用热风吹干。晚上实在要洗,也得记得用毛巾把头包住,再用吹风机彻底吹干。别图一时清爽,后面受罪的可是自己。


“这块地方”别空着,不然气都堵在胸口

每年刚入寒露,总有人开始咳嗽、胸闷、打喷嚏,尤其是早晚一出门,冷风一扑,整个人都缩成一团。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感冒,是前胸和后背没护好

尤其是后背中间那块地方最怕冷,那里是肺的管辖区。一冷,肺气就“关门”,表现就是呼吸不畅、容易咳嗽、痰多。老人和孩子尤其明显,稍微受凉就咳得停不下来。


这时候,别让“后心窝”空着。贴身穿件棉背心或者护肩披风,哪怕是块围巾搭在肩上,也能挡掉不少风寒。有时候,咳嗽不是药不管用,而是冷风灌得太猛。

还有人爱穿短款衣服,把肚子露在外面,觉得时尚。可这节气一过,肚子受凉容易腹泻。尤其是早上空腹出门,寒气一进,肠道像是冻住了,开始“打摆子”。


多吃这3样,帮你过好寒露这道坎

很多人一到寒露就口干舌燥,嘴唇起皮,鼻子冒血丝,皮肤像砂纸一样干。其实这是身体在提醒:水分不够了,要补“肺阴”。

这个时候,吃点秋梨,再合适不过。秋梨水分足,性凉,能润肺、止咳、生津。尤其是煮熟了吃,加入点冰糖和川贝,连孩子都爱喝。还有便秘、咽喉干痛、嗓子发痒的人,喝完一碗梨水,舒服得像喝了清清的泉水一样。


除了梨,还可以吃点白木耳白木耳不像黑木耳那么滑,它的胶质更黏稠,像煮熟的米汤一样能滋润肠胃。拿来煮汤,配上红枣、百合、杏仁,既甜口又养人。白木耳的好处在于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特别适合口干、皮肤干、体质虚的人。

还有一个被不少人忽略的宝贝,那就是山药山药软糯香甜,性平不燥,秋天吃非常合适。它能补脾养肺,增强消化功能。切成片蒸熟、炒菜、煮粥都好吃。老年人吃了,不光胃口变好,体力也跟着提升。

为什么这节气总是困、累、没精神?

一到寒露,很多人发现早上醒来比以前更困难,白天也总是打哈欠,晚上却睡不好。其实这是因为气温下降,加上昼夜温差大,身体在“强行适应”季节变化。

人在秋天会进入一种“缓慢节奏”,这时候身体的新陈代谢变慢,像是树叶慢慢变黄一样。尤其是寒露之后,阳气逐渐收敛,人的精神也容易低落。


如果早上醒来还是疲惫的,不妨晚上早点睡,别再熬夜刷手机。睡前用热水泡脚,水温别太烫,泡到脚底微热、微微出汗就刚刚好。脚底有很多神经末梢,泡脚能让血液流通得更顺畅,有助于安神、助眠。

白天也别总窝在沙发上,哪怕是在阳台站着晒10分钟太阳,也比闷在屋子里强。阳光能刺激身体产生“快乐激素”,让人不那么郁闷。精神一振,饭吃得香,睡得也沉。


这些变化,身体其实早有提醒

寒露之后,身体会悄悄发生一些变化,只是很多人不当回事。

有人会发现手脚冰凉,尤其是早晚更明显。这不是单纯的“怕冷”,而是末梢循环变差了。血液像是城市的快递,温度就是“快递内容”。如果送不到手脚,那就会觉得冰冷。多活动手脚,做点指尖操、搓热双手,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还有人开始嘴唇发紫,走几步就喘,特别是老人。这些可能是心肺功能减弱的信号。寒露过后,空气变冷,心脏负担加重,如果原本就有心脏问题,更容易出现这些表现。不能只当是“年纪大了”,一旦症状加重,得赶紧去医院看看。

年轻人也不能大意,有些人会突然觉得胃口变差、容易腹胀,其实和气温下降、肠胃蠕动变慢有关。吃饭时别太快,喝汤也别拿冰的。适当吃点温热的东西,比如炖南瓜、桂圆粥、姜汤红枣水,都能暖胃又养人。


老毛病的“复发季”来了,别怪天气太绝情

每年寒露一到,医院里哮喘支气管炎老慢支的患者就多起来。天气一冷,呼吸道收缩,原本就“脆弱”的气管更容易出问题。咳、喘、痰多,都是老毛病的“老朋友”。

哮喘患者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夜里和清晨是高发时段,冷空气一刺激,气道立刻收缩,整个人像被捏住喉咙一样难受。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常用药随身带着,比如沙丁胺醇吸入剂这种。一旦发作,能第一时间缓解。

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更不能一冷就不出门。适度的活动反而对肺有好处,但出门得戴口罩、围巾,别让冷风直灌口鼻。晚上睡觉时,也可以在床头放个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肺才不“干瘪”。


一年中最该吃杂粮的时节到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正新鲜。这个时候,吃点红薯、南瓜、玉米、小米,比吃大鱼大肉更养人。寒露之后,肠胃容易变懒,粗粮能刺激蠕动、增加饱腹感,让身体运转得更顺畅。

尤其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预防便秘,晚饭煮一个当主食,既顶饱又清肠。南瓜软糯香甜,有助于保护胃黏膜,老人小孩都适合。玉米、小米煮粥,润肠又养胃,晚上喝一碗,肚子暖暖的,睡得也更沉。

杂粮虽好,但也要注意搭配。有胃病的人别空腹吃红薯,容易胀气;糖尿病患者吃南瓜得控制量。吃的时候搭配绿叶菜、豆制品,营养才更全面。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张改英,邓文英,张惠.支气管哮喘患者寒露节气发作情况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0):64-66.

[2]王翠莲.白木耳多糖的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8):172-177.

[3]刘红.寒露节气与呼吸系统疾病发作的相关性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1):1487-148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养生   寒露   大意   迷信   今日   身体   白木耳   晚上   养人   南瓜   红薯   患者   这时候   肠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