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是王毅外长访欧的最后一天,同样也是在7月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这一下,整个欧洲懵了。
按理来说,外长访欧应该是促进中国和欧洲国家的经贸往来,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中国财政部突然对欧盟出手?这是否代表中国和欧盟的商贸关系,开始进入限制竞争阶段?
这次王毅外长的欧洲行,本质上是希望在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个节点,加深与欧盟在各方面都饿合作,而且像这种格高级别对话,双方都应该格外慎重。如果双方真的希望能够携手走向下一个五十年,应该是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对。
然而,欧盟显然是有备而来,只不过方向似乎错了。他们把聚光灯死死地打在俄乌冲突上,外交高官代表卡拉斯言辞凿凿,指控中国企业是俄罗斯“战争机器的生命线”,并抛出了那道经典的二选一难题:是要俄罗斯,还是要欧洲?
还没经过调查就预设了中国的理亏,再这样的前提下,中方根本没有给对方留面子的必要。据说,中方代表在闭门会议里,几乎是掀了底牌。王毅外长直截了当地否认了军援指控,话锋一转,甚至剖白了更深层的地缘考量:中国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倒下。
中国始终坚持战争带不来真正的和平,而且外交官耿爽早就在联合国表态,如果中国真的为俄罗斯提供了军事帮助,那么战局早就不会是今天这种样子。反倒是欧盟,源源不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才是俄乌冲突在打了一千多天还无法迎来和平的主要原因。
言语上的交锋,终究要靠行动来做注脚,欧盟看不清形势,觉得只要和美国站在一起,那么中国就只敢和他们打嘴上官司,殊不知在中国反击的工具箱里,早已亮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武器,一个代表过去,一个指向未来。
代表过去的,是那份酝酿已久的白兰地反倾销税,这项调查程序漫长,遵循世贸规则,像一道文火慢炖的菜。它有杀伤力,却留足了缓冲和回旋的余地,是一种典型的“曲线救国”式反制,最终,近35%的税率在7月4日尘埃落定。
但真正让欧洲感到寒意的,是新工具。在欧盟率先以保护主义为名,将中国企业踢出其医疗器械采购市场后,中方出奇地沉默了两周。这两周,被外界看作是留给布鲁塞尔的最后机会,一个通过对话撤回决定的窗口期,现在,窗口关上了。
中国拿出的反制措施,不再是绕弯子:你限制我的医疗器械,我便在同等领域、对等金额上,将你的企业彻底排除。这一招“以牙还牙”,干净利落,像一记贴身打出的直拳,它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别跟我讲道理了,我决定用你听得懂的方式说话。
这场愈演愈烈的对决,根源其实不在拳脚,而在认知。双方都从自己的镜子里,看到了一个被扭曲的对方,和一个被放大的自己。只不过,欧盟的镜子中,那么被放大的自己只存在于他们对旧时代的虚幻认知,而中国的镜子中,被放大的自己就是一个现实的中国。
在中国的镜像中,欧盟显得有些傲慢且不合时宜。布鲁塞尔似乎还沉浸在往昔的荣光里,认为自己手握巨大筹码,中国总是有求于欧洲的一方。他们低估了中方捍卫核心利益的意志,也错判了自身在全球棋盘上的真实分量。
而在欧盟的镜像里,看到的是一个日益强硬、不再可爱的中国。这种观感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带来的底气,更是长久以来对欧盟“说一套做一套”的失望与不耐。这种“实力错觉”,让欧盟在谈判桌上失去了合作的诚意,反而把施压当成了唯一的沟通方式。
中方认为,欧洲总是在合作与对抗间精神分裂,既想搭中国的经济快车,又要在价值观上紧跟美国挥舞大棒。当失望积攒到顶点,耐心自然就耗尽了,很明显,现在中方对欧盟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透顶,因此,欧盟就要为中方这种失望,承担响应的代价。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戏的开场,本该是另一副光景。王毅外长此行的首要议程,本来是想和欧盟商量一件对双方都火烧眉毛的大事:如何共同应对美国可能挥舞过来的关税大棒。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本是中欧最有希望联手抵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阵地。剧本写好了,演员也到位了,中国希望看到一个“战略自主”的欧洲,这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曾为此释放出足够多的善意。
然而,欧盟这位主角,却在舞台上突然“跑题”,执意要把焦点从共同的外部威胁,转移到指责身边的伙伴上。毕竟中方早就有过申明,谁配合美国损害中国利益,那就要承担中方的怒火,很明显欧盟没将这句警告当回事,那么也就只能自食恶果。
但欧盟似乎有点高估了他们在美国心里的地位,特朗普那句“可能对所有欧盟商品加征50%关税”的威胁,并非戏言。这柄悬在欧洲工业头顶的利剑,一旦落下,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当前中欧之间的一切贸易摩擦。
国际间的交往本可含情脉脉,中国从来不主动挑起争端,也没有想要与谁为敌,但这种“求同共存”的外交策略,竟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眼中,成了“示弱”的存在。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欧盟此举看起来是轻视,实际上却是恐惧,尤其是在中国开始管控稀土等重要资源的出口后,这种对中国的依赖被无限放大,对华政策也就开始频频出错,
然而,当中国一旦开始反制,那么带来的结果并非谁都能够轻易承受,这就正应了那句“我用你对我的方式对付你,你怎么就受不了了”,不是吗?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2025-07-09《中方限制采购欧盟医疗器械,影响有多大?》
新京报2025-07-08《我国对欧盟白兰地开征反倾销税,或将继续进行谈判》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