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系统与新型海洋牧场”分论坛在三亚成功举办

10月28日至31日,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隆重举行。作为大会的核心组成部分,10月29日,“海洋生态系统与新型海洋牧场”分论坛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举办。该分论坛由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牵头,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

本次分论坛以“解锁深远海,共筑未来蓝色粮仓”为主题,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产业界代表。与会者围绕新型海洋牧场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展开深度研讨,旨在为我国深海牧场领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海南自贸港在深远海资源开发领域抢占先机,成为全球新型海洋牧场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高地,为全球深远海可持续开发注入“中国动能”

海南省海洋厅相关工作负责人王爱萍介绍了海南省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与愿景。她表示,海南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的海南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以统筹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海洋产业融合。目前,海南正积极推动“海洋能多能利用”等揭榜挂帅项目,旨在打通科研与产业的信息壁垒。未来,省里有望将新型海洋牧场等优质项目纳入“十五五”专项规划,从政策和资源上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全力助推海洋强省建设。

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岳震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海洋是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潜力的‘宝库’,华大始终希望以技术为支撑,联合广大科研单位与产业机构,共同推动海洋牧场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实践走深走实。”

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生态机制认知、技术装备突破、产业模式创新三大维度展开分享,碰撞出诸多创新火花。

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研发高级工程师韩默代表团队作了题为“‘双链’驱动的海上生态牧场”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一项创新构想:利用南海深海冷泉区微生物不依赖阳光的“化能合成”能力,与表层藻类的“光合作用”相结合,形成“双链”驱动的天然饵料系统,从而打造“万物生长不一定靠太阳”的深远海养殖新场景。针对项目在认知、装备、生态平衡方面的核心挑战,他介绍团队正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全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这一兼顾开发与保护的海洋新兴产业构想落地,以响应国家“十五五”规划要求

此外,多位专家学者也分享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索安宁系统阐述了“海洋可持续开发中的人工生态系统构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浩聚焦于“冷泉生命绿洲的有机质高效合成与传递”;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骆祝华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开耀则分别围绕“海洋真菌多样性”和“藻类能量转化”进行了深入探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姜丽晶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尹群健副研究员等十余位专家也带来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科技   海洋   牧场   生态系统   论坛   中国科学院   海南省   海南   产业   深海   深远   领域   冷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