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鼓了月经乱了?专家提醒可能和这个肿瘤有关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7日讯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从48岁王女士腹中摘除重达40公斤、直径近60厘米的巨大腹膜后肿瘤,创下公开报道的世界最大肿瘤纪录,引发公众关注。对此,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妇科主任朱争艳表示,此类极端案例虽属个别,但盆腔肿物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并不低,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腹痛、压迫症状、不孕甚至恶变,严重威胁健康。

盆腔肿物超过5厘米就存在风险

“盆腔肿物种类多样,其中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较为常见。”朱争艳介绍,卵巢囊肿包括单纯性囊肿、巧克力囊肿、畸胎瘤等,子宫肌瘤则源于子宫肌层,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

关于盆腔肿物的发病缘由,该院中医科主任江波解释,卵巢囊肿多与脾虚湿盛、肝郁气滞相关,通过行气活血、清热利湿等治法,可减轻腹痛、腹胀等不适。子宫肌瘤则与气血瘀滞、痰湿凝结有关,部分患者经中药调理,瘤体可缩小,尤其能改善月经过多等症状。

“中医优势在于辨证缓解症状,但5厘米是警戒线。”朱争艳介绍,盆腔肿物的直径超过5厘米,就具备手术指征。即使患者当下没有明显不适,盆腔肿物在体内也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生破裂、扭转或感染等严重后果。同时,肿瘤体积过大,如同本次武汉医生摘除的世界之最案例,会压迫脏器导致生活困难,还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对于经医生综合评估后,确认为良性且暂时选择不手术的患者,建议每3到6个月复查一次,重点观察肿物生长速度。“若在3到6个月内体积增长一倍,则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她说。

专家支招“四步自查法”

朱争艳提醒,“治未病”——早发现、早干预是防范盆腔肿物危害的核心。她呼吁女性应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并学会简单自查。首要信号是短期内腹围显著增大,导致裤子变紧甚至穿不上,在排除怀孕和单纯肥胖后,应高度警惕盆腔内肿物。其次,需留意月经异常,如周期突然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痛经加剧。第三,注意是否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便秘、肛门坠胀等压迫症状。此外,女性可在家进行简单自检,仰卧屈膝,放松腹部,用手缓慢、轻柔地按压触摸下腹部,若触及可活动的、质地较硬的包块,应及时就医。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盆腔肿物发生发展的基石。”江波建议女性规律作息,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饮食上应均衡营养,减少高油、高盐、高糖的外卖和快餐,控制奶茶等快消品摄入;注意个人卫生,不要滥用含有激素的食物或保健品;坚持适度运动的同时,需重视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生闷气或精神压抑。朱争艳表示,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尤其是超声检查,也是早期发现盆腔肿物的有效手段。(长江日报记者赵萌萌 实习生郑伊洁 通讯员张素华 李菡)

【余丽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养生   月经   肿瘤   肚子   专家   盆腔   女性   症状   囊肿   患者   武汉   手术   卵巢囊肿   子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