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万余次走访到70条举措:成都营商环境的进阶密码

今日,成都优化营商环境70条举措正式发布。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成都营商环境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记者了解到,从2024年9月起,成都开启“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项工作,为政策举措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70条举措带着对企业共性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回应,为成都的营商环境注入新活力。

聚焦企业共性诉求:

从普遍问题转化为长效破题机制

这份耗时数月打磨的政策举措,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再次写入制度框架。“从解决一个企业的困难,到破解一类行业的症结,这是此次发布的70条政策举措的核心使命。”成都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高永泽说。

据悉,自去年9月启动的“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项工作,累计走访企业13.99万户,收集企业诉求3.9万个,办结率达98.97%,这些沉甸甸的数据,成为政策制定的源头活水。

此次出台的70条政策举措中,企业共同反映的痛点被系统化破解。针对频繁检查的困扰,政策举措中明确提出建立涉企“一码检查”机制——企业扫码即可掌握检查事项、流程和结果,多头执法被压缩为“综合查一次”,为企业经营吃下经营“定心丸”。

相关部门高频次对接、跨部门协调,为赛德特生物科技产业园落实了建设用地

政策兑现环节的梗阻同样被疏通,通过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造,形成材料精简、数据互通、资金直达的闭环。曾深度参与政策起草工作的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营商环境专业首席研究员王沙向记者表示:“在‘进万企’走访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政策难找、申报流程繁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此次发布的70条举措明确提出打造成都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政策集成发布、智能查询。”

与此同时,政策举措同步还将对现行惠企政策进行改造提升,将符合条件的政策改造为“免申即享”,明确新出台政策事项免申即享率原则上不低于30%,实现惠企资金直达快享。“让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政策支持,提升政策的获得感。”王沙说。

记者还注意到了70条举措中所包含的量化指标:如2025年新增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0套,供应人才公寓8000套、2025年外商投资企业诉求办结率提升至90%以上、新出台政策事项免申即享率原则上不低于30%……每个数字都是对企业的庄重承诺,而政策延续性更透露出深层决心:每年更迭的营商环境措施政策,变的是一年比一年精准的条款,不变的是让政策从“纸面”落到“行动”的恒心。

优化服务机制:

“高效办成一件事”赋能企业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园区”一词在此次出台的政策举措中频繁出现,过去企业办证跨区奔波的场景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办事不出园”的新生态。

走进郫都区成都影视城园区,某影视公司负责人正在园区服务站办理项目审批申报。过去往返政务中心半天的路程,如今缩短为“一杯咖啡的时间”。这种转变源于主管部门对园区功能的重新定义——从事项审批升级为产业生态搭建者。

成都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办理项目审批申报,仅花了“一杯咖啡的时间”

权限下放让园区服务更“接地气”,通过直接授权、驻点服务形成的“一园一策”清单,各区正因地制宜构建产业生态。“园区企业需要的不只是行政审批,而是产业链上的成长伙伴。”王沙以生物医药园区为例:政府将检验检测设备植入园区,企业研发样品“足不出园”即可完成认证,这种“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模式,目前正在全市推广。

在提升审批服务效率方面,此次发布的70条举措明确提出,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鼓励各区(市)县推出特色“一件事”——打通企业证照、上规入库、税收社保等各类涉企数据,形成“免填报”事项清单。同时,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打造高效办成建筑项目开工建设一件事等场景,便利企业不接触、不见面办事。

深刻的变革同样发生在监管领域。当信用良好的企业抽查频次显著降低,监管部门得以将有限资源精准投向高风险环节。“就像给企业戴上‘健康手环’,”高永泽比喻道,“通过动态监测实现精准服务,让合规企业最大限度免受打扰。

强化品牌建设:

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从企业“初创”到“出海”,此次出台的70条政策举措构建了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服务链:初创期可享受“用地保姆”精准匹配土地资源,通过“算力券”降低技术研发成本;成长期可获得“蓉易贷”融资支持及人才公寓保障;拓展期则配备“蓉企出海”专项服务,跨境电子缴退税全程网办。

“企业需求是螺旋上升的,”高永泽向记者阐释政策措施背后的设计逻辑,“在企业生存阶段要简化流程,在发展阶段需要为其搭建平台,到了价值创造期则要开放更多场景。”这种主动服务理念延伸至国际领域:外商投资“一件事一次办”将注册时间压缩60%、为外籍人才提供永久居留“一对一”服务、完善国际支付体系,解决跨境生活痛点……

谈及此次出台的70条政策举措的亮点,高永泽表示:一是兼顾系统性与针对性,覆盖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以及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的同时,聚焦非标领域及痛点难点问题;二是兼顾延续性与创新性。持续推进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及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的重点改革的同时,将行之有效的地方创新探索上升为全市政策;三是兼顾全域性与地方性。高位对表对标上位政策的同时,围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结合成都实际积极开展先行先试。

营商环境的建设成效,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不只是体现在审批速度、政策兑现的‘企业体感’,更在于与企业形成‘你需要时我随时在,你奋斗时我不打扰’的默契。当这样的默契浸润整座城市,更多‘哪吒’式的创新奇迹将接续破土而出。”高永泽说。

红星新闻记者 方舟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许媛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财经   进阶   成都   举措   密码   环境   政策   企业   精准   事项   记者   高效   红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