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而人均GDP则代表了经济体量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成绩,即平均每个人在一个阶段内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
在泰安市的2县2市中,肥城市的人均GDP是何位次?
提及这个问题,“稳居首位”一直是肥城市的正常发挥。
以2024年的情况为例,肥城市112593元的人均GDP继续在2县2市领跑,而且是唯一高于10万的成员。反观新泰、宁阳尚在5万元档,东平县更是不及5万元。

对于肥城市取得在泰安2县2市中强势领跑的人均GDP,不少网友是疑惑的,肥城市的优势在哪?肥城市为何可以?
一、肥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虽然在2县2市中位列第2位,但人口城镇化率最高,这决定了当地的服务业体量、人均指标均有优势
在宏观层面上,GDP由三次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增加值组成,其中受人口因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服务业,再进一步细化来看,人口的城镇化率又是影响服务业体量的关键环节。
肥城市2024年末的常住人口规模为85.76万,在泰安2县2市中仅次于新泰市,且只比宁阳县、东平县多了19.83万、21.64万。
可在城镇化率方面,肥城市的水平是高的,70.2%的比例既高于新泰7.9个百分点,也高于泰安市整体城镇化率3.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肥城市有60.2万人居住在城区及各乡镇的镇政府驻地。

之所以强调人口城镇化率对服务业的影响,一是因为城镇化率越高就意味着城镇人口数量越多,而城镇作为当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更容易聚集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文体娱乐、居民服务与修理等服务业门类,因为这些行业的服务对象就是居民端,城镇人口越多、城镇化率越高,这些行业能收获的市场规模就越大,能容易转化出相对多的服务业增加值。
二是因为新泰的城镇人口(75.25万)多于肥城,但庞大的常住人口数量也决定了新泰的非城镇人口的数量同样多于肥城。可在客观的经济规律下,非城镇地区又很难出现成规模的服务业,故以城镇为核心打造出的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到当地所有常住人口身上后自然就低。

二、第二产业增加值受人口数量的影响最小,而肥城市的二产增加值恰好在泰安2县2市领跑
在三次产业中,工业与建筑业组成了第二产业,对于县域成员而言,工业的份额要远大于建筑业。
与服务业(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对人口数量的依赖性并不大,毕竟一个地区工厂的多少、工业资源的多少、基建项目的多少并不由人口数量决定。
而正是在第二产业上,肥城市所创造出的增加值,即第二产业贡献的GDP是可以在2县2市中拿下首位的。
2024年,肥城市的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27.7亿元,同样在2县2市领跑之首,分别比身后的新泰市、宁阳县、东平县高了249.5亿元、404.6亿元、422.5亿元。
常住人口数量本就少于新泰且二产增加值高于新泰,所以肥城平均后的二产增加值依然能高于新泰。宁阳、东平的常住人口数量本就不及肥城,且二产增加值相差太大,所以两县按人口数量平均后的指标同样不及肥城。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