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西湖到重庆洪崖洞,从泰山之巅到黄山云海,各大景区集体上演"人从众"模式,网友戏称这是"全国移动人口普查现场"。
在杭州西湖,断桥变"人桥"的景象准时上演,游客们摩肩接踵缓缓挪动,保安举着喇叭提醒不要停留拍照的声音此起彼伏。泰山景区凌晨三点就迎来首批夜爬游客,蜿蜒山道上手机电筒连成千米"星光长龙",观日出的最佳位置提前三小时就已爆满。
黄山景区门票在假期前三天全部售罄,光明顶观景台成为"人海漩涡",有游客自嘲"登黄山方知,原来人真的可以比松树多"。
重庆洪崖洞的魔幻现实更令人咋舌。晚7点刚过,景区就启动人流管控,千厮门大桥变身"观景步行街",执勤民警举着扩音器引导游客单向流动,有游客戏称"在洪崖洞转个身都需要排队取号"。多地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今年首次体验被游客"反向上班"——凌晨4点就有游客在检票口等候,工作人员不得不提前两小时到岗。
交通系统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全国高速公路单日流量突破6200万辆次,服务区充电桩前新能源车排起长龙,有车主吐槽"充电1小时,排队3小时"。景区周边停车场变身"抢车位战场",杭州西湖边停车费涨至80元/小时仍有车主趋之若鹜。
这场全民出游狂欢的背后,是疫情后集中释放的补偿性旅游需求与有限公共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尽管文旅部门提前实施预约限流、错峰游览等措施,但游客对"诗与远方"的渴望仍如洪水般涌来。
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出游时间过度集中,部分游客存在"打卡式旅游"的跟风心理,都是造成假日旅游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
面对"人挤人"的旅游体验,越来越多游客开始反思:我们究竟是在享受假期,还是在完成某种社会仪式?或许,错峰出游、深度体验、发现身边美景,才是解锁假日休闲的正确方式。毕竟,真正的旅行不该是疲惫的迁徙,而是心灵的抵达
注:图片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