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S·lq
编辑丨S·lq
他,曾是上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外交家。
但是,却在婚内出轨妻子堂妹。
妻子决然离开,四十年不曾相见。
一代文豪叶公超久卧病榻,至死抱憾。
那么,叶公超为何会在婚姻中背叛家庭?
四十年的沉默是否会让叶公超心中悔恨?
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有位响当当的人物叫叶公超,这人不光学问做得好,在外交界也是数得上号的人物。
季羡林、钱钟书这些大学问家当年都是他教出来的学生。
不过要说起他家里的那些事儿,那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学问再大也治不好家务事。
叶公超打小就生在官宦人家,家里要钱有钱,要书有书。
别人家孩子还在愁吃穿的时候,他早就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念诗了。
后来家里人把他送到国外读书,剑桥的硕士文凭拿到手,在美国欧洲转了一圈,二十六七岁回国就成了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那时候他去演讲,台下坐着的老学究们听得直拍大腿,都说这小伙子将来必成大器。
要说这叶公超年轻时候确实一表人才,身高一米八几,穿西装打领带往讲台上一站,底下女学生们的眼睛都发亮。
可这位大才子偏偏看上了自己教的学生袁永熹。
这姑娘是燕京大学的校花,家里也是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本来学的是文科,后来硬是转去理科说要全面发展,骨子里就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俩人在学校你来我往地看对了眼,1936年就热热闹闹办了婚事。
刚结婚那几年确实过得不错,生了一儿一女,外人看着都说是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
可日子过久了,叶公超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就藏不住了。
他觉着女人就该在家伺候丈夫,偏巧袁永熹从小娇生惯养,做菜做饭这些家务活是真不擅长。
为这事叶公超没少发火,有回家里来客人,就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当着外人面把妻子训得下不来台。
后来抗战爆发,叶公超怕妻儿在国内不安全,就把他们送去美国。
自己留在国内继续教书,本来想着过几年就能团聚,谁成想这分开的日子成了婚姻的催命符。
袁永熹在美国左等右等不见丈夫来信,心里直打鼓,收拾行李就偷摸回了国。
这一回来可倒好,推开家门正撞见丈夫跟自己的堂妹躺在床上。
要说这事搁哪个女人身上都得炸,可袁永熹硬是咬着牙没掉眼泪。
叶公超当时红着脸解释,说什么堂妹是抱养来的没血缘关系,又说是抗战时期太寂寞才犯了糊涂。
袁永熹看在孩子面上忍了这口气,没想到过不了几个月,叶公超又跟堂妹勾搭上了。
这下袁永熹彻底寒了心,带着孩子头也不回地回了美国。
留在国内的叶公超开始还挺自在,天天跟堂妹花天酒地。
可时间一长就觉出不对劲了,衣服没人给熨,饭菜没人给做,深更半夜回家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这才想起媳妇的好,舔着脸跑到美国求原谅。
袁永熹这回是真铁了心,任他怎么哭求都不松口。
后来叶公超精神头都不对了,整天在家念叨媳妇名字,那个堂妹看他这副德行,卷铺盖溜得比谁都快。
晚年的叶公超过得那叫一个惨,孤零零住在台湾,逢人就念叨想媳妇想孩子。
临死前托人带话,说想跟袁永熹合葬,结果被人家一句话怼回来:“活着时候不珍惜,死了倒想起夫妻情分了。”
最后到底是一个人埋在了异乡,连墓碑上的字都透着凄凉。
袁永熹带着孩子在国外过了大半辈子,到老都没原谅丈夫。
有记者去采访,问她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老太太拄着拐棍说了句:“我这辈子最对得住自己的,就是没在烂泥坑里打滚。”
这话传回国内,听得多少文人学者直摇头,都说叶公超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不是学问,是把个好端端的家给折腾散了。
要说这事给后人提了个醒,甭管是多大的才子多高的学问,要是把家里当戏台子,最后指定落个鸡飞蛋打。
叶公超的故事在文化圈里传了几十年,到现在还有老教授拿他当反面教材教育学生:“做学问先学做人,家里那本经都念不好,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
人民网——叶公超:还是文人最自由
中国新闻网——叶公超:为毛公鼎闯日占区 主持国民政府"断交部"
上游新闻——蒋介石何以把叶公超比秦桧: 狂狷之士的软禁生涯与悲情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5-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