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的一则新闻突然引发了网络热议。央视记者在山东邹平,暗访了一家“深藏功与名”的民间飞机制造车间。而最让人意外的是,这家飞机的生产线,并不是在一个专业厂房里,而是直接藏在一家面条厂里。
这家面条厂本来是做面条机的,做面条机需要机床,而制造轻型飞机也需要机床。两者之间的设备,有相当部分可以通用。面条厂老板看到商机后,就顺势拉着卖家,成立了一个飞机制作工作室。于是,卖面条的同时,他们也开始生产“定制飞机”。

这些飞机并不是简单的“模型机”。根据央视报道,这些轻型飞机能飞到 3000 米,速度能跑到每小时 100 公里。一批能做 20 架。而且老板还特别强调:飞机造好后必须试飞,他们开辟了专门的试飞场地,测试合格才交货。如果不是央视亲自报道,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个段子。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不是个别现象。央视报道称,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一条不小的“自制飞机产业链”。没有资质的人在造飞机,没有执照的人在飞飞机。甚至不少“三无飞机”直接在二手交易平台公开出售,标价 8 万到几十万不等。买家数量还不少。央视曝光的本意,是提醒大家:这是违法的,也是危险的。但网友的关注点,却完全跑偏了。

大家最震惊的是:中国的面条厂,都能随手造飞机,什么叫“工业克苏鲁”,什么是工业国底蕴,这就是。
面条厂能造飞机,体现出中国制造业的特征,就是“底子厚、门类全、规模大”。你要做一个行业,往往能在本地找到全部配套。
机床就是典型例子。机床是工业母机,一个精密机床既能做面条机,也能做轻型飞机结构件。很多零部件一样可以实现通用。
你说是面条厂?它背后可能有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焊接、电控、动力设备等全套能力。只要转个方向,它就能产出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案例。

疫情期间,成都飞机制造厂为了支援防疫,直接改造了歼-20生产线,用来做口罩。你没听错。一个世界顶级战斗机的生产线,可以改成口罩生产线。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工业结构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也说明,中国制造业,民用能转军用,军用能支援民用。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战争模式下,中国这种能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上不封顶的战争潜力”。
俄乌战争已经证明,现代战争比拼的是“工业潜力”。在俄乌战场上,双方都出现一个趋势:无人机越打越简单,越打越便宜。
乌军用泡沫、纸板、木板来做无人机。俄军用家用零件、模型部件凑无人机。只要能飞、能装炸药、能撞击,它就能在战场发挥价值。

现代战争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你必须用复杂装备才行。现在的核心是数量,是补给,是工业产能。你能造1000架无人机,对方就必须消耗1000枚导弹去拦。你能一周补上200架,对方一周补20架,你就能把对方拖垮。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国家,制造业规模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以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最基础的螺丝,到最顶端的航空发动机,都能自己做。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民间制造业活力极强,而且分布范围极广。这种工业能力,一旦进入“战时模式”,产能会瞬间拉满。所以说,中国的战争潜力,上不封顶,并不是一句很夸张的话。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