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件东西掏耳朵。掏耳朵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却偏偏有不少人掏出问题来,随便掏耳细菌就非常容易侵蚀到耳道里。
耳朵痒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事情,为了解决那种令人钻心的奇痒,人们习惯上用发夹、火柴、牙签、指甲等挖耳,以图一时之快。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无事挖耳的习惯,却不知这极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耳屎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落粘在一起,人们称之为耳屎。
很多人认为耳屎很脏,所以一定要掏干净。其实,这个想法不对,耳屎其实是有作用的,它能够保证耳道内的弱酸性,经常挖耳朵,反而给真菌生长提供了一个适合的环境。所以,建议不要经常自己挖耳朵。
掏耳朵可能出现的问题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大多数耳部的疾病都是由于掏耳朵造成的,耳道的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非常微小的力量都可能会对耳道造成伤害。而且很多人不是使用专门的清理用具,而是用手指甲或者手边有什么细长形的东西都拿来用,什么铁耳勺、发夹、火柴、牙签等等,这些没有经过消毒的工具有很多细菌,一旦划破耳道很容易造成感染、产生炎症。时间长了就会病变为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
外耳道内的皮肤和我们四肢的皮肤一样,可以抵抗细菌,所以洗澡或者游泳耳朵进水后,都不会出现感染的情况。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掏耳朵过深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此外,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如果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个阿姨喜欢用这种老式的掏耳勺去掏耳朵。后来觉得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之后,发现这外耳道有一圈红色的环形增生,而且有一些骨质破坏的迹象。经过第一步检查发现,这个阿姨患上了外耳道鳞状细胞癌,而且该癌症已经扩散到腮部了。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但有些人耳垢生成速度比较快,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因此自己掏耳应注意,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不要直接用手指掏耳朵,对于已经形成的耵聍栓塞,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参考文献
[1]张乾.亲近挖耳勺耳聋早来缠[J].医食参考,2010,(03):12-12.
[2]王伟.耳朵经常痒,可以掏耳朵吗[J].家庭用药,2022,(09):68-69.
[3]吕慧洋.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J].健康博览,2021,(01):24-24.
[4]马俭.掏耳朵,小心引起中耳炎[J].祝您健康,2013,(A07):18-19.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