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Y
今年,中美之间的气氛,也是紧张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横跨欧洲大陆的四场谈判,从五月的日内瓦,到六月的伦敦,再到七月的斯德哥尔摩;
最后到九月的马德里,双方团队的飞机起起落落,但谈判桌上的分歧却像山一样纹丝不动。

这场拉锯战的核心还是那几个老问题:关税、稀土芯片,还有那个让人头疼的TikTok。
谈判与冲突就像一出戏剧,前脚刚握手,后脚就变脸。
贸易战的火药味最浓时,双方互加的关税额度甚至飙升到了骇人的125%!


有意思的是,当这场烈度空前的关税战打到顶点,最先撑不住、主动要求坐下来谈的,反而是美方。中国的反制措施,无论是对等的港口服务费,还是对稀土出口的严格管制,都实实在在地打在了美国的痛处上。
尤其是在大豆问题上,中国作为年需求一亿吨的全球最大买家,突然暂停了采购,这让每年指望卖出六千万吨大豆的美国农民欲哭无泪。特朗普政府面对国内压力,只能一边极限施压,一边又急着把中国请回谈判桌。
然而,四场谈下来,除了又一轮的相互指责,似乎什么进展都没有。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博弈将陷入无尽的消耗战时,特朗普却做出了一个让外界颇为费解的举动。在谈判陷入僵局的当口,他两次密集访问了英国,似乎在寻找某种破局的“灵感”。
也正是这两次访问之后,华盛顿的对华策略风向大变,接连出台的狠招,其背后似乎出现了一个军师一样的幽灵!
英国在今年的这场大国博弈中,角色异常拧巴。它既想扮演美国最忠实的盟友,又抑制不住内心对中国市场的渴望,活脱脱像一个急于自救却又放不下身段的“落寞贵族”!

这种矛盾心态,在特朗普两次访英的行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九月份那次,为了迎接特朗普,英国方面摆出了惊人的排场,动用了整整1300名英军和120匹战马,仪仗队规模甚至超过了接待法国总统。这无疑是在向华盛顿表忠心,展现其不可动摇的盟友地位。
紧接着,军事上的配合也迅速到位。英国不仅同意让美国的B61-12核弹头重新进驻莱肯希思空军基地,其国防大臣更是在自家航母上高调放话,声称一旦台海有事,英国已准备好在太平洋采取军事行动。这一连串的动作,简直就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姿态。

然而,镜头的另一面却截然不同。就在特朗普第二次访英前夕,英国新上任的商贸大臣凯尔,正带着上百家英国企业的代表团,浩浩荡荡地前往中国,急切地寻求重启已经中断的中英贸易。这份对经济合作的渴求,几乎是写在脸上了。
为什么英国会如此急迫?特朗普访英期间的巨额“见面礼”或许能说明问题。随行的微软、黑石、苹果、英伟达等一众美国巨头,当场许下重诺。黑石集团承诺未来十年在英国砸下1000亿英镑投资,微软也宣布将投入300亿美元用于建设英国的AI基础设施。这些真金白银的注入,对经济困顿的英国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可笑的是,英国在这种两头讨好的游戏中,尽显笨拙与傲慢。凯尔大臣访华时,一边希望能恢复贸易谈判,一边却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前提条件:要求中国先批准英国在伦敦新建大使馆。要知道,当初正是英国以所谓的“安全理由”,百般阻挠中国在伦敦的使馆建设计划。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英国代表团结束访华行程的第二天,伦敦方面便紧跟美国步伐,以“涉俄”为名,对三家中国实体企业挥起了制裁大棒。
这种前脚笑脸相迎、后脚背后捅刀的做法,将其“墙头草”的本性暴露无遗!

特朗普的第二次访英之旅,更像是一场战略研讨会。在他九月离开伦敦后仅仅11天,美国商务部就发布了一条名为“制裁规则”的新规。又过了几天,一项针对中国船舶的巨额港口服务费征收方案也紧随其后出台。这两记重拳,招式刁钻,逻辑狠辣,让许多观察家都感到惊讶,它们似乎并非凭空创造,其背后,隐约能看到几百年前,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时,所使用的那些阴损招数!
有观点认为,当特朗普面对中国的强硬反制一筹莫展时,他极有可能从英国这个老牌“帝国点子王”那里,讨教了一些压箱底的历史经验。

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新招数。这项新的港口服务费规定,直指中国的海运命脉。它要求所有由中国拥有、运营或制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时,每净吨都必须缴纳高达50美元的费用,此外还有针对集装箱或净吨的额外收费。这套复杂的收费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大幅增加中国商品的物流成本,从而瘫痪这条全球最重要的贸易航线。
这套玩法是不是听着很耳熟?没错,这几乎就是17世纪英国《航海条例》的现代翻版。当年,为了扼杀“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全球贸易优势,英国在1651年颁布法令,对所有经荷兰船只转口的贸易加重税收。其核心逻辑与今天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通过打击对方的物流生命线,来赢得贸易战争。历史的结果是,这条法令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并最终帮助英国夺取了海上霸权。

如果说港口费是对贸易“血管”的封堵,那么“穿透性制裁规则”就是对科技“大脑”的精准清除。这条新规的恶毒之处在于,它规定,只要美国实体清单上的企业在一家子公司中持股超过50%,那么这家子公司,无论国籍,都将被视为实体清单的一部分,受到同等的严厉管制。
这一招的直接受害者,就是中国的闻泰科技。闻泰在2019年曾耗资250亿元,成功收购了荷兰的半导体巨头安世半导体。
然而,自从2024年12月闻泰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安世半导体的命运就急转直下。

在美国新规出台后,荷兰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迅速行动,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荷兰法院甚至直接剥夺了闻泰科技董事长的管理职权。到了10月18日,安世半导体内部更是对所有中国员工釜底抽薪,中断了他们的系统权限,并停发了薪水。
这种通过打击子公司来瓦解对手整个产业链的做法,同样能在英国的历史上找到影子。
当年,为了压制德国的工业崛起,英国就曾通过技术封锁和专利壁垒等手段,系统性地打击德国的造船等核心产业。

今年这场中美经贸冲突,在英国这个历史支点的撬动下,演变成了一场“历史策略”的现代实验。特朗普政府在访英之后祭出的所谓“新招”,无论是打击海运的港口费,还是瓦解产业链的“穿透性制裁”,都不过是百年前帝国争霸的老剧本,换上了一套新时代的戏服!
这不仅让中美之间的局势变得复杂、危险,也揭示了像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依然残留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英国在这场“双面”博弈中,看似左右逢源,既从美国那里拿到了巨额投资和科技许诺,又试图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但这种走钢丝的行为,无异于玩火。
它既得罪了真正的潜在合作伙伴,又将自己更深地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最终的得失,恐怕难料!
毕竟,历史可以借鉴,但绝不是用来模仿的,新瓶装旧酒,酿出的未必是美酒,也可能是毒药!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