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从“隔着玻璃看”到“伸手能触碰”,从“被动听讲解”到“主动学历史”,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探索用新技术、新场景解锁新玩法,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
在湖北省博物馆,两个月前刚推出的VR剧目《穿越青铜纪》。
游客戴上VR头显,就仿佛“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虽然这部剧时长只有30分钟,却给制作团队带来不小的挑战。
今年4月,VR体验剧《穿越青铜纪》正式开放,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成为不少游客必须打卡的一个项目。同时,随着暑期到来,体验剧团队紧急征集人手支援门店,并储备了20名兼职人员以应对暑期日接待量需求。
除了《穿越青铜纪》现有的内容,一场编钟乐舞也被添加到这部VR剧目的虚拟世界中。为了让虚拟舞蹈既还原历史又有美感,团队用动作捕捉技术,让现实中的舞者“走进”虚拟世界。
在《穿越青铜纪》给游客们带来新体验的同时,300公里外的襄阳市博物馆,智能导览AR眼镜成了不少游客来到这里的新选择。游客戴上设备后,眼前的文物便与虚拟场景交织融合。
其中彩绘壁画《庖厨备饮图》,就将汉代人家的前厅宴乐与后厨备餐的场景融合进虚拟世界,两千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跃然眼前。
除了AR眼镜外,襄阳市博物馆里还有不少“科技+文物”新应用。从互动大屏到“三顾茅庐”滑轨屏,再到沉浸式剧场,科技像经纬线般,编织出立体历史网格。
位于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XR大空间沉浸展的数字展厅里,游客戴上设备就仿佛瞬间“坠入”盛唐。
除了增强互动,《国宝奇妙游》的演出,可以让游客随机赋予不同的历史角色身份,如抗战学子或宋代窑工,亲身参与演出,体验历史事件。
记者了解到,《国宝奇妙游》公演之后,每天的预约名额一上线就秒空,不仅如此,网友们还不断希望推出新的文物讲解剧,想来二刷、三刷。
河南省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借助科学技术,将场景塑形与三维交互、裸眼3D等前沿数字技术结合起来,打造出8幕沉浸式全息场景,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自今年试运行以来,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日均游客近2000人,远超老馆的参观人数峰值。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物从博物馆的展柜里 “走出来”,走进现代人的血脉与生活工作中,激发出更多创造力。科技的力量让遥远厚重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参与,拉近了我们与古代先民的距离,这种跨越古今的相遇,让文化传播更具穿透力与感染力。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安琪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