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揭晓,深耕教育一线的特教教师高春英正是其中之一。从坚守特教一线31年的教师楷模,到无锡市创新设立普通小学特教班,再到徐州、南京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江苏正以多元探索推动特殊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深刻转变,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特需孩子的成长之路。
江苏教师年度人物,坚守特教一线31年
近日,“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揭晓,10位教师上榜。他们中,有人深耕特殊教育一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人多年扎根乡村学校,点亮山区孩子梦想……
金湖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春英就是其中一位代表。她31年如一日,在特殊教育的赛道上耐心陪伴残障孩子成长,她常说:“每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节奏,特殊的孩子只是开得慢一点。”高春英提炼出生活化教学法,手把手教孩子触摸实物学认知、动手操作学技能,从穿衣叠被到简单家务,让特殊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多年来,她带领团队为40名重度残障儿童送教,其中8名孩子成功走进特校校园,圆了“上学梦”。高春英积极推动融合教育,坚持站在送教上门的第一线,开展全县普查、调研,确定送教对象,组织送教团队,研究送教内容和方法,为智障孩子家庭量身定制“幸福课堂”。
“感动江苏最美特校教师”“江苏好人”“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31年特教路,高春英的荣誉簿写满了称号,但她最在意的永远是孩子们的笑脸。她把这份朴素的初心,藏在31年的坚守里,藏在8万公里的脚步里,更藏在每个孩子眼里重新亮起的光里。
金湖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高春英正与学生互动。图片来源/淮安教育发布
特教班创新模式,普特融合实现新突破
2025年秋季新学期,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迎来一个意义非凡的班级——全市首个特教班正式开班,标志着该市在特殊教育领域实现新突破。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10名尚未适应普通班级学习的特需学生提供了教育康复的新家园,也通过“普特融合”实践推动了包容性教育的深入发展。
该特教班采用“全日制”与“走班制”相结合的灵活办学方式,使特殊需要学生既能在专属环境中接受系统、专业的教育康复,又在特教教师的辅助下融入普通课堂,与常规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定制化教育”与“社会性融合”的双重目标。
为保障教学质量,学校构建了“1+N师资协作模式”,由特殊教育学校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的特教教师,与校内资源教师、心理教师共同参与日常教学与管理。此外,区域融合教育(影子)教师研修工坊成员定期进入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与服务,这一协作机制有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适切的教育关注。之前不适应普通小学课堂节奏的小辛,如今在影子老师的帮助下,成为班级里的举手发言小冠军。
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特教班。图片来源/无锡发布
无锡市一贯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并将其全面纳入教育及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2023年,无锡市印发《无锡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特殊教育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其内涵发展水平。该计划明确,至2025年,全市将力争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
改革实验区建设,拓展特殊教育体系
在全省层面,江苏特殊教育也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年初,徐州和南京成功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特殊教育发展迈入新阶段。
5月14日,徐州特殊教育2025年度推进会暨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启动仪式在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隆重举行,徐州市将锚定建设全国一流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总体目标,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更好地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南京市则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业支撑的市域领导机制,应保尽保、优质普惠的经费保障机制,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开设学前部,义务教育阶段特需学生入学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并且,南京在江苏省率先出台融合教育示范校创建标准,实施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主要指标监测,已建设市级融合教育示范校124所、随班就读实验校155所。
特殊教育教师们用“把小事做到极致、把坚守化作日常”的行动,让教育的温度浸润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他们甘当人梯、奋力托举,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有力答卷,“教育公平”这四个字,正在江苏大地上变成每个特需孩子触手可及的现实。
文/袁昕
资料来源:淮安教育发布、江苏新闻、新华日报、无锡发布、无锡教育、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徐州教育、南京教育、射阳发布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