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斗不过特朗普,加拿大也改变了打法!转头就“捅”中国一刀,总理卡尼宣布,将于本月底开始,向来自中国的钢材及相关产品加征25%关税。
加拿大企图以这种方式讨好美国,而中方的各种反制正在路上,丝毫没惯着加拿大。
然而,加拿大为何会将矛头对准中国?
自打五月起,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就没消停过,从钢铁、铝材到木材、药品,几乎把加拿大能卖到美国的东西都抡了一遍,税率动辄35%起步。
这还不算完,经济施压之外是政治上的公开羞辱——一会儿指责加拿大芬太尼泛滥,一会儿又半开玩笑半威胁地要“吞并加拿大”。
这套组合拳,打得加拿大晕头转向,一开始,加拿大想的是息事宁人,原计划对谷歌、亚马逊这些美国科技巨头征收的数字服务税,说取消就取消了。
这项税本来要追溯三年,可见加拿大最初也想硬气一把,紧接着又承诺增加国防和边境安全开支,试图用钱换取安宁。
可惜,这些示好在特朗普眼里不过是挤牙膏,7月10日,一封毫不留情的公开信直接甩在加拿大总理卡尼脸上:8月1日起,35%关税准时生效,如果胆敢报复,那就加倍奉还。
这封赤裸裸的“最后通牒”,彻底堵死了加拿大的退路,谈判桌上没有筹码,放眼世界又找不到能替代美国这个体量的市场。
所以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总要有个宣泄口。既然惹不起南边的邻居,那就找个由头,向东边开刀。
加拿大政府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他们的算盘打得很响: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加征关税,既能安抚国内被美国关税搅得怨声载道的钢铁行业,又能向特朗普递上一份“投名状”。
7月17日,加拿大正式宣布,将于本月底开始,对来自中国的钢铁及相关产品加征25%的关税,同时收紧对非自由贸易伙伴的进口配额。
总理卡尼站出来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美国加税后,全世界的便宜钢材都涌进加拿大,冲垮本土产业,他还特意点名中国,说什么“产能过剩”是主要威胁。
这番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在明眼人看来,不过是为这场“转嫁危机”的行为,寻找一个听上去不那么懦弱的借口罢了。
然而,对中国动手,加拿大真的盘算清楚代价了吗?
中国是加拿大第三大钢铁进口来源国,占比超过10%,这一刀下去最先喊疼的是加拿大自己的建筑商和制造商,他们的用钢成本会立刻水涨船高,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示好”,先给自家经济放点血,这操作着实令人费解。
更要命的,是中国必然的反击,中方早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去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
加拿大的行为,无疑是精准地踩在了这条红线上,还记得2025年初的油菜籽,当时,中国一怒之下,对加拿大油菜籽、豌豆等农产品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加拿大全国70%的油菜籽都指望着中国市场,每年是四十多亿加元的生意!
这一招精准打击,让加拿大农业叫苦不迭,原本想拿油菜籽当筹码,结果却逼着中国加速寻找起了新的卖家。
就在最近,消息已经传来,中国和澳大利亚正在积极恢复油菜籽贸易,机会的窗口一旦关上,可就不是你想开就能再打开的了。
把视野拉远一些,加拿大的举动,其实是当前全球贸易大棋局中的一步“跟风棋”,从美国拉着英国搞“供应链安全协议”,再到与越南、印度谈判产地规则,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把中国挤出全球高端产业链,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关税大棒,也是同样的逻辑。
在这股围堵中国的浪潮中,加拿大似乎认为随大流是最安全的选择,别人动手了,我也得跟着比划两下,不然显得不合群。
然而,大国博弈的水,远比想象的要深,盲目跟风,尤其是在自身实力和筹码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随波逐丢”——丢掉的是宝贵的贸易伙伴,是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更是自己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独立判断力。
昔日能作为谈判筹码的优势产业,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立刻变成被对手拿捏的软肋,这场贸易博弈看得见的是关税,看不见的是国运。
未来的剧本会如何上演,完全取决于加拿大,是继续在这条追随美国的路上蒙眼狂奔,还是重新审视自身的国家利益,在复杂的牌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如果选择前者,那么中国的反制措施只会迟到,不会缺席,那张已经开出的、针对加拿大农渔业的“反歧视调查”清单,随时可能被激活,到那时,为这场政治豪赌最终买单的,只会是加拿大自己。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