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咋样

曾经是叱咤地产界的“风云伉俪”,如今却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原本一个是甘肃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寒门贵子”;

一个是14岁就出来打工靠苦学逆袭剑桥的“灰姑娘”。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相识几天就闪婚,更是携手创建了商业帝国,成为了胡润榜上的“常客”。

但没有想到,吃着中国饭的他们,却对中国一毛不拔,反而给美国捐了6亿,背后的原因更是令人愤怒。

这对忘恩负义的夫妻俩,现在过得如何?

从寒门子弟到地产大亨

潘石屹和张欣这对夫妻,早年的经历确实足够励志。

潘石屹是从甘肃天水的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小时候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后来,他靠着一股拼劲考上大学,又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闯入商界。

上世纪90年代初,他跟着“万通六君子”在海南做房地产

正好赶上了房价暴涨的红利,靠“炒楼花”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他便硬生生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从一个穷小子,慢慢打拼成商界大佬。

而1965年出生的张欣,经历也同样传奇。

她14岁就跟着母亲移居香港,为了生计在工厂打工做流水线。

可她却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继续下去,硬是靠自学考上大学。

后来又远赴英国深造,最终拿下剑桥大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她进入华尔街投行,在高盛这样的顶尖机构历练,成为了当时少见的女性金融精英,年薪达到25万美元

1994年,经朋友冯仑介绍,潘石屹和张欣相识了。

同为草根出身,又都靠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相似的经历让两人迅速产生共鸣。

认识才4天,潘石屹就大胆求婚,没过多久两人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这段“闪婚”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可谁也没想到,这对夫妻日后会联手搅动中国地产市场。

1995年,张欣放弃了华尔街的优渥待遇,跟着潘石屹回到北京,一起创办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这就是SOHO中国的前身

夫妻俩分工明确,潘石屹擅长商业谈判、销售和政府公关。

张欣则利用自己的海外背景和专业知识,负责建筑设计、工程管理以及和国外的联系。

2007年10月,在张欣的推动下,SOHO中国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19亿美元,创下当时亚洲最大商业地产企业IPO的纪录。

同年,还以150亿元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1位。

此后,北京的望京SOHO、银河SOHO,上海的外滩SOHO等一个个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夫妻俩也常年霸占胡润、福布斯等富豪榜单。

然而,就在潘石屹和张欣的商业帝国如日中天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对夫妻的“真面目”暴露在大众眼前。

国内一毛不拔,海外豪掷6亿

2020年初,疫情肆虐,全国众多企业和富豪纷纷伸出援手,为受灾地区捐钱、捐物资。

哪怕只是普通老百姓,也在尽自己的一份力。

可谁知,作为身家数百亿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和张欣夫妇却显得异常“沉默”。

当时有网友翻遍了各种捐赠名单,都没找到SOHO中国的名字,更没看到夫妻俩以个人名义捐款的消息。

要知道,他们旗下的物业遍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光是租金收入每年就不是小数目。

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选择了袖手旁观

更让人愤怒的是,大家发现这对夫妇并非“吝啬”,只是他们的大方用错了地方。

早在2014年,SOHO中国基金会就启动了助学金项目,打算为那些付不起学费的学生提供帮助。

可实际上,他们却把钱都捐给了美国的高校。

公开资料显示,基金会先后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签署了捐赠协议,累计捐款金额高达6亿美元。

6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40多亿。

这笔钱要是用在国内抗疫上,不知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面对种种质疑,张欣的解释称“这笔钱是用来资助这些学校里的中国贫困生,不是捐给学校的。”

但这个说法压根就经不起推敲。

能考上哈佛、耶鲁的中国学生,本身就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就算家庭条件普通,也有很多国内的资助渠道。

更何况,哈佛耶鲁的学费一年就要几十万元,就算有助学金,能负担起生活费和其他开支的学生,真的是“贫困生”吗?

就算要资助,难道国内就没有需要帮助的学生了?

而且,网友们还发现,潘石屹和张欣的两个儿子在那之后恰好进入了他们资助的学校读书

这笔所谓的捐款,到底是为了“做慈善”,还是为了自己的儿子“铺路”,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资产转移,卖空国内产业

如果说捐款风波只是让潘石屹和张欣夫妇口碑受损,那他们随后的一系列操作,更坐实了“忘恩负义”的评价。

2013年,有消息爆出来:早在2005年,潘石屹就把自己手里SOHO中国的全部股份,都以“馈赠”的方式转给了妻子张欣

这意味着,潘石屹名义上已经不持有公司股份,张欣才是真正的老板。

而关键在于,张欣是外籍身份——她14岁移居香港时拿了外籍,后来虽然香港回归,但她一直享受外籍待遇。

这么一来,原本扎根中国的SOHO中国,就成了一家纯外资企业。

按照当时的政策,外籍身份在境外上市、资本运作上有不少便利。

张欣作为香港永久居民,设立境外公司不用遵守内地的外汇登记规定,用境外公司收购境内资产也不用经过复杂的审批。

说白了,就是方便借着“外籍”的身份,把在国内赚的钱转到海外。

这波操作的心思昭然若揭。

面对网友“转移资产”的质疑,张欣还曾辩解,说“SOHO中国的资产是不动产,移不走”

可事实是,他们一直在悄悄卖资产套现。

从2014年开始,夫妻俩陆续卖掉了上海SOHO海伦广场、静安广场,还有凌空SOHO、虹口SOHO等多个核心物业,前后套现近300亿元。

2021年,他们更是想把SOHO中国几乎全部的股份卖给美国黑石集团。

要是这笔交易成了,上百亿资金就会直接打进张欣的海外账户,夫妻俩还能从董事会退任,彻底抽身。

然而,或许是应了“善恶终有报”这句话,潘石屹和张欣费尽心机转移资产、讨好美国,可最终不仅没能如愿,反而落得个企业困境、口碑扫地的下场。

善恶终有报,夫妇俩口碑扫地

2021年6月,黑石集团同意以30多亿美元收购SOHO中国91%的股份。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要成功“跑路”的时候,国家监管部门出手了。

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这笔收购立案审查。

毕竟SOHO中国手握北京、上海核心地段的大量物业,这么大的资产流入外资,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业内人士早就说了,这种涉及核心资产的交易,通过审查的可能性很小。

果然,到了9月,SOHO中国公告称,黑石集团终止收购要约,理由是:

“满足先决条件进展不足”。

这下,夫妻俩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没了。

卖身失败后,SOHO中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其实从2012年公司转型“开发+持有”模式后,业绩就一直在下滑,2018到2020年,净利润连年大幅下降,最多的一年跌了近60%

为了缓解债务压力,2022年3月,SOHO中国只能宣布“七折甩卖”北京、上海的优质物业,还明确说卖房子的钱全用来还负债,一分钱不分红。

可就算这样,也没能彻底摆脱困境。

2022年9月,SOHO中国发布公告,潘石屹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张欣也辞掉了行政总裁。

夫妻俩虽然还保留着执行董事的职位,却已经彻底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美其名曰要“专注于支持艺术和慈善事业”

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体面退场”的说法罢了——一个连自家公司都快撑不下去的人,还有心思搞艺术慈善?

从那以后,这对曾经的“风云伉俪”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

他们的身家也跟着缩水,2020年的时候还有250亿人民币,到了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显示只剩175亿,短短几年跌了近30%。

反观那些在疫情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赢得了口碑,生意也越做越稳。

这,或许就是“忘本”的代价吧。

参考资料

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财经   美国   疫情   善恶   中国   大方   资产   北京   上海   外籍   耶鲁   公司   福布斯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