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中医丨告别手脚冰凉!中医“吃动护”三招,助你温暖过冬

秋意渐深,寒风渐起。中医讲“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此时若不注意养护,寒邪易从肌表、经络侵入,耗损体内阳气,轻则手脚冰凉、畏寒乏力,重则引发关节冷痛、腹泻感冒。如何科学御寒?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覃霄燕教大家不妨从“吃、动、护”三字诀入手,把阳气“养”进身体里。

一、吃对食物,以温驱寒

食疗是中医御寒的“温柔武器”。日常可多吃温通经络、健脾补肾的食材,帮身体从内向外“生热”。

辛温散寒类:生姜、花椒、葱白是好帮手。晨起喝杯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颗煮水),能驱散体表寒气;炒菜时撒把花椒,可温脾胃、通经络。

温补气血类:羊肉、桂圆、黑芝麻最宜秋冬。一碗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当归+生姜慢炖),补而不燥,适合手脚常年冰凉的虚寒体质;桂圆小米粥则能暖脾胃、安心神。

黑色入肾类:黑米、黑豆、核桃可补肾藏阳。肾为“先天之本”,冬季养肾等于为阳气“储能”,煮碗黑豆核桃浆,简单又养生。

二、动则生阳,小动作暖全身

“动能升阳”,无需剧烈运动,几个日常小动作就能激活阳气。

搓手暖脚:晨起或睡前搓热双手,从指尖到掌心反复摩擦至发烫,再捂住后腰“命门穴”(肚脐正后方);或直接搓脚底板(涌泉穴),引火下行、温通全身。

揉耳养阳:肾开窍于耳,用指腹轻揉双耳至微热,能激发肾气。

泡脚通经:每晚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加艾叶、生姜或花椒效果更佳,泡到小腿微汗即可——脚暖则全身暖。

八段锦“热身”:练习“两手攀足固肾腰”,弯腰时拉伸腰背,能温养肾经;“调理脾胃须单举”则可健运中焦,促进气血生成。

三、护好“五处”,守住阳气门

中医认为,秋冬保暖要重点护住头、颈、背、腹、脚五大部位,它们是寒邪最易入侵的“薄弱环节”。

头为“诸阳之会”:出门戴顶薄帽,避免风寒直袭,预防头痛、感冒。

颈后“大椎穴”:围巾裹住后颈,别让大椎受凉——此处受寒易引发肩颈僵硬、免疫力下降。

背部“阳脉之海”:穿件棉质小马甲,护住膀胱经和督脉,阳气足了才不易感冒。

腹部“脾胃所居”:少露腰腹,可用暖贴或穿高腰裤,防止寒邪伤脾,避免腹泻、痛经。

脚部“第二心脏”:穿厚袜子、保暖鞋,别让“寒从脚起”,否则全身都会跟着冷。

秋冬保暖,不是穿得越厚越好,而是顺应天时、调和阴阳。吃一口热汤、搓一次双手、护好一处穴位……这些细碎的温暖,都是对身体最好的呵护。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用中医智慧,把阳气“存”进身体里,暖透整个季节!

审稿专家: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覃霄燕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杨鑫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养生   中医   手脚   冰凉   温暖   阳气   生姜   脾胃   郑州市   经络   花椒   保暖   医科   全身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