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圈新玩法,喜茶“创作权”下放消费者,为何比请明星更管用?

哈喽,大家好,老庐今天要聊的是最近刷爆社交圈的“喜茶杯贴玄学”。

前几天刷小红书,一半网友在晒自己的DIY喜贴:有把“发疯文学”搬上去的打工人,有画情侣头像秀恩爱的小年轻,甚至还有宝妈带着娃画卡通形象的亲子款。

另一半则在求“代画”和“过审攻略”,闲鱼上5-15元的喜贴代画服务都排起了队

11月喜茶上线的DIY喜贴功能,没请一个明星,没搞一场大联名,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的累计浏览量就飙破2000万,连竞品都被网友玩成了杯贴素材。

一杯十几块的奶茶,凭一个小小的定制入口就掀起流量狂潮,喜茶到底踩中了年轻人的什么“爽点”?

不是奶茶香,是“专属感”戳中了情绪刚需

喜茶这波操作的核心,根本不是卖奶茶,而是卖情绪价值:而且是成本极低、回报极高的情绪价值。

现在的年轻人喝奶茶,早就不满足于“解渴”,更要“顺心”

蜜雪冰城拼低价,奈雪拼原料,但喜茶抓住了更关键的点:年轻人愿意为“独一无二”买单,哪怕只是一杯奶茶的杯贴

这个逻辑早有铺垫,今年9月喜茶就曾和艺术家易辉合作,把柿子画作印在“喜柿多多”的杯贴和周边上,还办了线下小展,当时就有网友呼吁“想要自己画”

10月又把云南果农阿芬女儿的葡萄涂鸦搬上杯身,稚拙的手绘引发疯抢,这让喜茶摸清了用户对手作温度的偏好

如今开放DIY功能,相当于把“创作权”直接交给消费者:不用额外花钱,在小程序里拖拖拽拽、写写画画,就能拥有专属杯贴,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满足感,谁能拒绝?

更妙的是喜茶的“薛定谔的过审机制”,审核标准看似“玄学”,有的热梗能过,有的却被拒,网友一边吐槽“摸不透”,一边乐此不疲地测试底线、分享攻略,评论区变成大型互助现场。

这种“赌一把”的乐趣,让喝奶茶从单纯的消费,变成了一场社交游戏,但问题来了,茶饮圈玩DIY的不止喜茶,为什么偏偏它能火出圈?

不是玩创意,是“用户共创”盘活了流量闭环

答案藏在“轻量化”和“强参与”的反差里,现在茶饮行业的联名营销早就玩腻了,2024年就有某品牌和热门动漫联名,结果因设计敷衍、味道没变,被网友骂“割韭菜”

反观喜茶,把营销成本从“请IP”转移到“服务用户”上,用简易的画笔、文字工具降低参与门槛,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当“民间设计师”

这种用户共创模式,直接打通了“创作-分享-种草”的传播闭环

绘画类KOL带头晒“神仙作品”,职场博主把“今天不加班”画在杯上引发共鸣,母婴博主发起“亲子DIY挑战”扩大受众,这些优质内容不是喜茶花钱买的,而是用户自发生产的

数据显示,小红书上“喜茶DIY”相关笔记中,70%来自普通用户,互动率比品牌官方内容高3倍。

对比其他品牌就更明显:奈雪曾搞过“杯身故事”征集,但要求写500字长文,参与门槛太高,一点点的“趣开1点点”功能太复杂,玩的人寥寥无几。

而喜茶的DIY,30秒就能完成,晒到社交平台还能收获点赞,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社交货币属性,让传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关键是这波活动还盘活了喜茶的私域:1.5亿会员中,有30%的人因DIY功能增加了下单频率,复购率再创新高。

不是碰运气,是“低成本营销”的精准算计

很多人觉得喜茶是“无心插柳”,但背后全是精密布局,首先是成本控制,DIY功能是在原有小程序基础上开发的,复用技术模块,开发成本不到一次大型联名的十分之一。

其次是用户洞察,通过前期的艺术家合作、手绘杯试水,精准捕捉到“个性化”需求,才敢全面开放功能。

最后是风险把控,虽然过审机制“模糊”,但喜茶有实时审核团队,一旦出现违规内容立刻下架,既保持话题度又守住合规底线。

更长远的价值在于用户数据沉淀,从喜贴内容就能看出,“打工人梗”“情侣元素”“亲子主题”是热门方向

这些数据能直接反哺产品研发:比如针对亲子群体推出家庭装,针对职场人做“提神茶底”。相当于用一个小功能,完成了一次低成本的用户调研。

喜茶的爆火,根本不是靠运气,而是读懂了年轻人“想被看见”的需求。

当产品高度同质化,“让用户参与进来”才是最好的营销

未来的消费市场,谁能把话语权交给用户,谁就能抓住流量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管用   奶茶   消费者   明星   用户   功能   社交   亲子   网友   闭环   内容   玄学   流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