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回来,半导体这行当现在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荷兰的ASML公司,这家专搞光刻机的巨头,最近几年财报老是被中国市场牵着鼻子走。外媒老爱拿这个说事儿,说他们一个季度光刻机销量掉到谷底,就卖了3台那种高端货,这事儿得从2023年说起。那时候中美贸易摩擦正热火朝天,美国管制出口,ASML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中国客户本来是他们的大买家,结果政策一变,订单结构就乱套了。这不光是数字游戏,还牵扯到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平衡,谁买谁不买,直接决定ASML的股价和未来规划。
ASML是全球光刻设备的老大,他们的极紫外光刻机EUV是做高端芯片的必备工具,能刻出7纳米以下的线路。2023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企业正拼命扩产,中芯国际、华为海思这些公司下单下得飞起。第一季度,中国订单占ASML总销量的8%,主要是中端深紫外DUV机型。第二季度比例爬到20%多,第三季度直接冲到46%,总价值超400亿人民币。这增长速度快得像坐火箭,因为中国想在芯片上自给自足,进口设备成了关键。ASML那时候的财报亮眼,全年净销27.6亿欧元,净收入7.8亿欧元,比前一年涨了30%。他们卖了53台EUV系统,比2022年的40台多出不少。中国客户贡献了公司营收的近30%,包括机器销售和技术服务,这些服务合同价值不菲,能让设备在工厂里稳稳运行。
但好景不长,美国商务部2023年10月更新出口规则,把更多半导体工具纳入管制名单。ASML的EUV机直接中枪,很多订单卡在审批关口。荷兰政府也跟风,配合美国限制先进设备出口。这下ASML的灵活空间没了,中国客户没法及时拿到高端货,只能转头买不受限的浸没式DUV机。这些DUV机每台也几亿美元,适用于14纳米以上工艺。ASML在2023年向中国交了上百台这种设备,帮客户顶住生产压力。
全球芯片市场那年进入调整期,消费电子需求弱,厂家库存堆积,大家都推迟大笔投资。结果,ASML的EUV销量在第四季度滑到低点,外媒报道说只卖了3台,这数字确实扎眼,比前几个季度少太多。实际财报显示第四季度净销7.2亿欧元,交了10台EUV,但具体到某些型号或区域,可能确实只有个位数。外媒就抓住这点,说ASML的业绩太依赖中国了,如果中国需求一弱,公司订单至少掉20%。

彼得·温宁克,那时候的CEO,在财报会上直言不讳,说中国订单是支柱,但许可延迟让交付成问题。中国客户贡献了第四季度净销的近一半,可先进机型送不出去,只能靠中端货补位,大概交了20台DUV。公司股价在那之后波动大,投资者担心贸易战升级。半导体供应链本来就全球化,ASML的设备靠德国蔡司光学和美国Cymer激光这些供应商,生产周期长达几个月,一台机组装起来精密得像艺术品。政策一变,仓库里设备堆着出不去,供应链就卡壳了。中国企业那时候囤货囤得凶,早季度多买就是防着供应中断。第四季度销量低迷,直接反映出这个转变,外媒分析说政策主导一切。
再往下说,2024年情况更复杂。美国和荷兰继续收紧螺丝,ASML对中国先进EUV的供应量降了。第一季度对华营收占比滑到26%,全年预计20%到30%。但实际数据看,中国还是大头,全年系统营收中中国占41%,韩国21%,美国17%。公司总净销28.3亿欧元,增长不算慢。温宁克在2024年4月退休了,干了十年,股价从他上台涨了1300%多,这成绩亮瞎眼。他退休前还强调,中国市场不可或缺,但得多元化。新CEO克里斯托夫·傅恪礼上台,是公司老将,法国人,当过首席商务官。他一上来就推市场多元化,加强和台积电、三星的合作。这些韩国台湾企业继续下大单,台积电2024年订了不少EUV,用于3纳米线扩建。三星也加码投资,抢市场份额。
傅恪礼的管理风格务实,他说公司要加大研发,投几亿美元搞新一代高数值孔径EUV机,保持技术领跑。中国半导体产业也没闲着,推动本土设备开发,减少进口依赖。但ASML还是主要供应商,服务合同和维护帮了大忙。外媒报道说,2024年中国营收峰值在第二第三季度占49%,远超历史平均10-20%。这说明尽管管制,中国企业还是在抢购能买到的设备。全球AI热潮帮了ASML一把,数据中心和汽车芯片需求拉动订单。2024年12月,美国又更新出口管制,加了更多技术名单,但ASML部分豁免,影响在预期内。公司说2025年影响会落展望范围内,不会大乱。

进入2025年,数据新鲜出炉。第三季度净销7.5亿欧元,净收入2.1亿欧元,毛利率51.6%,符合指导。中国营收第三季度涨了108%环比,13%同比,占产品销量的42%。傅恪礼在会上说,这季度订单超预期,全球AI冲刺帮了大忙。但他也警告,中国销售2026年会显著下降,因为2024和2025年太强了,明年占比会掉到三分之一以下。公司全年2025预期净销增长15%,毛利率52%,总目标300亿到350亿欧元。投资者反应复杂,股价先跌后涨,金曼 Sachs说混合信号,但AI和EUV还是增长核心。
ASML的财报确实被中国左右,不是空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企业扩产需求巨大,但管制让高端货难进。结果,中国转买中端,ASML短期营收稳住,长远看得找新路。南韩和美国订单在涨,但增速赶不上中国以前的势头。半导体周期性强,2023年低谷后2024回暖,2025继续,但贸易摩擦是定时炸弹。美国议员还叫嚷要更广禁令,盟国跟不跟是个问号。荷兰南韩有自己的算盘,不想全断中国生意。ASML得平衡合规和盈利,傅恪礼的策略是投研发,推新机型,分散风险。
总的来说,ASML这几年像过山车,中国市场从8%到46%再到42%,政策一变就晃。没人买了?这标题耸人听闻,但反映现实一角。销量低迷时有,但公司韧性强。未来,中国自主化会减依赖,但ASML技术壁垒高,还得是主力。投资者得盯政策,贸易战没完。接地气讲,芯片影响生活方方面面,ASML财报就是镜子,照出全球博弈。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