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谜中谜,精彩纷呈赵庄集

千年古镇谜中谜,精彩纷呈赵庄集

一条三里弯弓街,半部江淮商贸史

在丰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处,一条呈弯弓形的老街静静横卧在太行堤河北侧。

北宋初年的石碑上刻着“西赵家庄赵琼”的名字,而明代官方文献已称它为“赵庄集”。

更神秘的是,当地世代相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修筑太行堤时,曾在此歇脚用餐

这个看似普通的苏北集镇,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解之谜?


01


边贸重镇,四省通衢


驱车驶入赵庄镇,一块醒目的界碑矗立路旁——“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这片91平方公里的土地,自古就是中原通往江淮的咽喉要道。

太阳堤河穿境而过,灌溉着5000公顷肥沃耕地,养育着七万生灵。

早在汉代,这里已形成原始集市雏形。

推着土车、洪车的运盐队伍从济宁出发,必经赵庄中转,再分赴砀山、驻马店等地。

车马云集中,客栈、饭铺沿街林立,通宵达旦的灯火照亮了千年商贸之路。

而今的321省道升级为518国道,每天190余班客货车穿梭而过。

从赵庄始发的长途客车直通北京、天津、太原,把这个边界集镇与全国血脉相连。

站在镇中心环顾,仿佛能听见历史车轮的轰鸣与现代物流的交响在此共鸣。

02


南于北齐腰里王


赵庄集,三里长,南于北齐腰里王”——这段流传百年的民谣,道破了集镇核心区的人口密码。

在蜿蜒三里的老街上,南部聚居着于姓家族,北部是齐姓聚居区,中段则被王姓家族占据。

三大姓氏聚族而居,三十余姓和睦相处,构成独特的姓氏生态。

2017年五修族谱揭开了齐氏家族的传奇:明洪武四年(1371年),齐贵兄弟四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来

二支天礼祖定居赵庄集,开枝散叶至今已传24代。

如今赵庄街1417位齐姓后人,仍守着“星历堂”的堂号,纪念元朝星历郎齐伯恒掌管天文历法的荣光。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距赵庄集不远的金刘寨村,刘邦曾祖父刘清之墓静立村西。

残碑上“西汉高祖”字样依稀可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立的“汉高曾祖刘清之墓”石碑,昭示着这里才是真正的汉室祖脉。

03


烽火边寨的血色记忆


1939年5月25日凌晨,枪炮声撕裂了麦收时节的宁静。

千余日伪军在坦克掩护下猛攻赵庄寨,500多名守寨乡兵浴血抵抗

分队长王金鼎拉响五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中队长崔砚山返身冲入敌群;彭元仁身负重伤,为不当俘虏举枪自尽。

这场惨烈的抗日保卫战,让121名勇士长眠热土。

而距此不远的大刘集,同样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故事:1940年4月,国民政府丰县办公地在此设防。

当400多名日伪军进犯时,守军凭借寨墙顽强阻击,击毙70余敌后为保存实力主动撤离。

解放战争时期,赵庄集老街北端的大庙成为攻坚战场。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在此修筑工事,次年11月7日,冀鲁豫三军分区九团官兵发起强攻,经13小时激战全歼守敌300余人。

04


古集新生的密码


农历冬月,赵庄古会上人声鼎沸。周村烧饼薄如蝉翼,长沙臭豆腐臭香扑鼻,章丘铁锅叮当作响。

套圈的摊位前,大喇叭高喊:“该出手时就出手,大鹅马上跟你走!”临颍网红套大鹅引得众人跃跃欲试。

而在大刘集村,新农村建设正描绘着现代画卷。

107栋汉风雅韵的民居沿518国道铺展,街角公园、文化长廊取代了昔日的“脏乱差”。

千亩芦笋基地与高校合作,亲子菜园、田园牧歌等“五园产业”吸引着八方游客。

赵庄镇的产业版图同样令人瞩目:1700多家木线加工厂占据全国六分之一市场;6家冷库2万吨储量托起农产品深加工脊梁;棉花交易市场更是苏北唯一省级平台。从明清的盐车古道到如今的省道动脉,商贸基因已融入血脉。


走在赵庄集老街上,唐槐的虬枝依然苍劲——传说唐朝大将尉迟敬德曾在此拴马挂鞭。

农贸市场边的“五·二五”抗日战斗纪念碑前,年年清明都有后人献上鲜花。

当夜幕降临,518国道的车灯如银河落地。

满载洋葱的货车驶向青岛港,那里有万吨赵庄蔬菜即将发往日韩;木线加工厂的激光雕刻机正为新订单彻夜运转,这些精美窗花将出现在北京的仿古建筑群中。

一条古街,连起了两千年商贸血脉;四省通衢,见证着永不落幕的边界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精彩纷呈   古镇   千年   集镇   丰县   苏北   老街   太行   伪军   商贸   国道   北齐   通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